林洪信
摘 要:中等職業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應用型教育,在這一背景下,中職化學課程表現出公共文化課和化工及其相關專業基礎課的二重性。要完美地完成本課程的教學使命,我們以行為導向教學理論為指導,以打造“自主、互助、高效”課堂為出發點,實施了“三步二議”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以期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改變學生的學習行為,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優化課堂教學,推動學生職業能力的不斷提高。
關鍵詞:中職 化學課程教學 “三步二議”教學模式 改革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a)-0105-02
行為導向教學理論是基于建構主義的一種新型教學理論,其特點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學生行為能力為目標,著眼于由傳統的接受式學習向創造性學習的轉變。根據中職化學課程既是公共文化課又是化工及其相關專業基礎課的二重性特點,我們立足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實用人才”的教學目標,實施了中職化學“三步二議”課堂教學模式改革。通過教學模式改革,不僅優化了課堂教學,營造出活潑生動、情趣充盈、風采依依的課堂教學氣氛,而且讓學生學會了自主獲取化學知識以及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問題,為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及學生的終身職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文謹就中職化學教學“三步二議”課堂教學模式的內涵、實施過程及引發的思考展開論述。
1 中職化學教學“三步二議”課堂教學模式的內涵
行為導向教學理論認為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教師的職責是努力創造一個適宜的學習環境,激勵、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探究意識,啟發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通過與他人的合作、交流和研討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中職化學教學“三步二議”課堂教學模式就是依據行為導向教學理論,針對傳統職業教育化學學科教學重理論、輕實踐,重講授、輕探究的弊端提出的新型教學策略體系。其立足學生職業素質培養和就業實際需要,以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為前提,以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為宗旨,以培養學生職業綜合能力為目標,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與合作性。“三步二議”課堂教學模式中的“三步”指的是“呈現個案—— 探究知識—— 應用遷移”,“二議”則是“探究知識”過程中學生就提出問題的議論和“應用遷移”過程中學生就提出問題的議論。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以情優教的原則,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真正做到“課堂教學,以生為主;生生互動,合作為主;學習過程,探究為主”。“三步二議”課堂教學模式結構示意如圖1所示。
在“呈現個案—— 探究知識(一議)—— 應用遷移(二議)”的教學程序實施中,教師要著力推動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向主動探究的轉化,教師更要實現由教學組織領導者向教學活動引導者和學生學習促進者的角色轉變。凡是學生自己能學會的教師不教,凡是學生自己能說出的教師不啟,凡是學生自己能探究的教師不導,凡是學生能完成的教師不引。通過這一新型教學模式在化學教學中的不斷實施和完善,學生能夠主動地使用腦、心、手投身化學學習,學習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相應的提高。
2 中職化學教學“三步二議”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
要在中職化學課堂教學中實施“三步二議”教學模式,教師應該充分發揮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雙重功效,尊重學生智力表現形式的多樣性和復雜性,通過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情境,巧妙提出教學問題,引導學生對教學問題展開自主、合作探究,在深入交流、議論的基礎上歸納、總結知識要點,并對知識要點進行應用性遷移,提升和拓寬學生的知識結構,促進學生職業綜合素質的全面、和諧、健康發展。
2.1 呈現個案,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結合中職學生文化基礎薄弱、學習積極性較差的特點,教師在化學課堂教學中要秉承職業教育的核心理念,充分考慮影響學生認知的主客觀因素,注重情感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催化作用,改變傳統的教學環境和方法,將教學內容設計成富有趣味性的個案。以個案創設出與學生心理特點和教學內容相適應的直觀、新穎、生動的教學情境,打破教學“單調、枯燥、沉悶”的氛圍,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培養學生化學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提升學生學習動機水平。比如在教學“金屬的腐蝕和防護”一節時,我們在上課伊始,先給學生出示了這樣一個故事:1965年冬天,在湖北荊州的望山古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其中一把鋒利無比的寶劍引起了考古學家和化學家的極大興趣,但他們感興趣的緣故卻各不相同,考古學家感興趣是因為通過對劍身上八個鳥篆銘文的解讀,證明了此劍就是傳說中的越王勾踐劍。而化學家感興趣的是這把青銅劍為何穿越了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依然不見一絲銹斑。你是不是也與化學家有同樣的疑問呢?這一故事創設的情境引起了學生的好奇,激發了學生濃厚的探究欲望。教師借勢展開新課教學,引導學生就金屬發生化學腐蝕和電化學腐蝕的原因、金屬腐蝕的危害和防止金屬腐蝕的措施等問題展開自主合作探究。
2.2 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得出新知
在教學情境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后,課堂教學就進入了“探究知識”的環節。為了更有利于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教師必須明確中職化學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不是讓學生獲取更多的化學知識,而是使學生的思維保持激活狀態,形成自主探究的良好習慣。所以,教師要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根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提出思考和分析的問題(議題一),組織學生就問題分組進行自主、合作基礎上的討論和探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強化學生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掌握的新知識與原有知識發生遞進式的關聯,更要著力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澄清認知中的困惑,解決所發現的問題,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充分地發揮“一議”的作用。探究結束后,各組學生匯總初步探究成果,經教師的補充和完善,歸納出知識要點,實現“新知”的建構。在教學“金屬礦物的開發利用”時,我們就金屬冶煉的不同方法提出問題:(1)鐵和銅的冶煉流程上有什么共性?(2)從氧化還原角度分析工業煉鐵煉銅的原理。(3)從安全生產、成本核算以及反應條件等方面分析工業上使用CO做還原劑,還原氧化鐵。(4)分析電解法、熱還原法和熱分解法在金屬冶煉中的應用條件。明確的問題導向讓學生學有目標,議有方向,論有中心。在討論、研討過程中,同學們以個體獨立思考為基礎,踴躍表達自己的觀點,各小組紛紛爭取發表自己意見,小組間互相取長補短,拓寬思維,在合作探究中對問題(1)、(2)、(3)形成了有廣泛共識的結論,明確了非常活躍的金屬一般采用電解冶煉法,對于熔點高的金屬可以采用熱還原冶煉法,少量不活躍金屬可以采用熱分解冶煉法。
2.3 知識應用,師生互動,實踐遷移
中職生直接面對的是雙向選擇、公平競爭的就業市場上,實踐應用能力是求職的重要籌碼。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堅持學以致用這一基本原則,在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理解和掌握了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布置相關的應用性變式練習或實踐操作(議題二),引導學生對習得的知識進行遷移和反思,將新知應用于實踐。從而進一步鞏固、提高學生所習得的知識和能力,使“二議”在“一議”的基礎上得到提升。在學生掌握了金屬的腐蝕和防護知識后,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專題:某船廠要建造兩艘鐵船,一艘在內河中行駛,另一艘在海洋中行駛,要分別采取什么樣的措施,才能有效防止船體的腐蝕?對于這個寓知識于應用的問題,學生既要考慮導致鐵腐蝕的因素,又要考慮內河與海洋的不同水質。各學習小組紛紛通過報刊、雜志、互聯網等多渠道、多方面地吸收和了解有關信息,小組間加強信息交流,探究過程與結果互相完善、互相補充,提出了多種富有見地的研究結果,與此同時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都得到了應用性的遷移和融合。
3 中職化學課堂教學實施“三步二議”教學模式帶給我們的思考
通過教學實踐和對學生的調查訪談,我們對在中職化學課堂教學中實施“三步二議”教學模式有了更多的認識,也引起了更深刻的思考。“三步二議”教學模式摒棄了以教師、書本和課堂為中心的“三中心論”,真正踐行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應用為目標的現代職業教育思想,充分發揮了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營造出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對所學的化學知識產生深切的感知、思考和領會。正如一位學生所講“以前老師講得多,學生探究少,較難激起我們的學習興趣,聽著聽著就睡著了,現在同學們都能研究分析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課堂上的收獲自然就多了很多。”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化學教學內容都適合“三步二議”教學模式。一般來說:只有教學內容滿足下面三個條件,“三步二議”教學模式才有應用的價值。一是有便于創設教學情境的知識點;二是教學重點內容具有可議論性,能夠引發學生的研討、交流和歸納;三是教學重點內容在應用層面有一定的拓寬度,可以再次研討和提升。
中職化學課堂教學“三步二議”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是行為導向教學法和情感教學心理學的有機結合。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在教學程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展開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努力把自己定位為學生認知的引導者和學生發展的促進者,使傳授知識、發展智能與學生職業綜合素質培養統一起來,為學生的求職就業和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知識與能力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英.淺談五步教學法在中職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教研),2011(1):122.
[2] 王瓊.項目教學法在中職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師,2012(8):95-96.
[3] 劉世佳.應用“三步二議”教學模式進行化學教學的探索[J].新課程研究,2012(11).
[4] 馬文華.淺談中職化學教學中議論探究的重要性[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