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作奇
[摘 要]我國環保產業發展需要建立多元化融資渠道,而目前財政融資規模所限、信貸融資缺乏大膽進入、資本市場融資還處在萌生階段,導致資金缺口巨大,阻礙著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為此,政府要發揮導向作用,積極擴大銀行融資規模,大力推進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吸引民間資本進入環保產業領域,共同構筑政府、企業和社會全面參與的融資方式機制和市場規則。確保社會和政府形成合力,財政融資、銀行融資與資本市場的融資共同發揮最大效用,環保產業發展才能真正扣動“加速引擎”。
[關鍵詞]環保產業;融資方式;財政政策
[中圖分類號]X-0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4)07 — 0068 — 02
環保產業是指為節約能源資源、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環境提供技術基礎和裝備保障的產業,是具有高增長性、吸納就業能力強、可持續發展的新興產業,被譽為新世紀的朝陽產業。近些年來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拉動了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但也對我國生態環境和日后的經濟發展埋下了隱患,主要表現在如下兩個方面:第一,環境污染的趨勢日益嚴重,有些地方甚至達到了重度污染程度且尚未得到轉變和根本性遏制,致使土地沙漠化、沙塵暴、強霧霾天氣席卷而來,對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出行造成了極大危害。第二,經濟增長對能源的需求不斷加大,致使化石能源的使用成本越來越高,技術要求越來越強,對化石能源的依賴終究會成為阻礙我國經濟發展的難題。
為解決以上兩類問題,必須實施經濟結構調整,加快發展環保產業格局,加大對環保產業投融資力度,對環保產業實施保障性資金支持,以其改善我國能源結構, 促進產業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發展從而增加就業機會,拉動投資增長和消費需求,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確保環保產業成為未來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本文結合我國目前環保產業投融資現狀,力圖從財政融資,銀行融資,企業融資、資本融資四個角度來分析探討我國環保產業的融資路徑及其構建。
一、完善財政融資渠道,提供基礎性融資保障
財政政策是國家調控宏觀經濟、引導產業發展的重要手段,可以說這是環保產業融資的基礎和保障。國家財政政策對環保產業的投資不僅可以對環保產業進行融資,還可以發揮其政策導向性作用,使其成為引導社會向環保投資的助推劑。
(一)利用財政政策注入財政資金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環保重要性認識程度的加深,我國通過財政政策向環保產業投入的力度逐年加大,但盡管如此,在財政政策制定和投入方面還未制定出和形成一個較為明朗的投入機制,缺乏地方性和中央層級對區域性和全國性投入的整體規劃,關于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財稅政策也還是零散分布于各稅收和政府投入等政策當中,不夠完善,導致資金投入量遠遠沒有達到環保產業的需求量,投資收益不佳。總體來說我國對環保產業所制定的財政政策還處于發展的初期,其深入性必須加大。
2012年6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公布了《“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到2015年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4.5萬億元,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左右的總體目標。產業規劃的出爐,總體目標的確定,極力呼喚財政等一系列政策要配套跟進。基于目前我國環保產業資金缺口較大現象,政府必須出臺更具有力度的支持環保產業發展的財政政策,面對全國戰略思考和區域性發展現狀,建立國家財政和地方財政對環保投資的投入產出和成本核算機制,提高財政投資的效率和效益,引領和加大對環保產業的投資力度。同時,我國政府需盡快完善關于環保產業的稅收體系。利用稅收政策和稅收導向應對促進環保產業發展的公司、企業以財政補助、稅收優惠和貼息等各種措施給予施援;而對于高污染、高耗能、粗放經營的企業利用財政政策限產,制定高稅率稅種促其淡出市場。再者,要對企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進行規范,對超出額度的二氧化碳排放收取增值稅。
(二)設立政府基金,加大投資力度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要從稅收領域、碳排放交易等領域抽出部分資金設立政府基金,投資用于環保產業發展之中,使之成為財政融資的另一重要渠道。而且,政府基金還需要全面進入環保產業股票,債券和基金市場,確保資金增值擴充。我國目前環保產業的資本市場尚不發達,民間資金和外國基金涉入不大,企業和個人投資目的的短期行為和獲得高額商業回報的目的,易于從環保產業投資方面(環保產業投資屬于較高風險投資)退出,導致環保產業公司在資金上受到束縛阻礙發展。而政府基金的介入與支持,將為企業的資金來源補充、項目發展上帶來方便,降低政策風險。從而有利于企業的成長。因此,在目前政府設立環保產業基金是一種保障性投資渠道。
二、轉變觀念,銀行勇于在環保融資領域試水破冰
在金融越來越發達的今天,環保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融資的支持。然而我國金融貸款利率的靈活度不大,并受制于貸款風險的控制與責任的追究。以研制新能源技術和開發治理污染技術為主要工作任務的環保產業, 缺少前期成果并且缺少工廠、機器等資本作為抵押,致使有些商業銀行對環保企業貸款條件過嚴、手續煩瑣、審批時間過長,從而影響了企業貸款的積極性,造成環保企業畏貸,銀行盲目惜貸。同時,由于銀企間的供需信息交流不夠,客觀上造成金融部門的服務不到位。
當前,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需要轉變以往的投資觀念,根據國家的產業政策進行業務調整,對研發和生產治污設施,從事生態保護與建設、開發和利用新能源的企業或機構,要積極開發金融融資品種,加大金融融資力度,還要提供貸款扶持并實施優惠性的低利率,從而減輕投資者的還貸負擔,降低投資成本,拓寬環保企業融資渠道;而對于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企業和新建項目,銀行要配合國家產業政策做到高利率以及限貸或拒貸。
下一步,我國部分商業銀行還應該逐步將放貸重心轉移至環保產業,在機構內部試圖建立環保產業投資部門,進而嘗試建立環保產業銀行。而且,銀行要不斷開辟環保貸款新品種,為環保產業公司進行金融融資,使其觸及環保產業鏈的方方面面。因為隨著環保產業時代的到來,在項目貸款、環保產業金融衍生品交易、碳交易中介服務等方面進行業務創新,將是我國商業銀行提升競爭力的必然選擇。在碳交易市場的基礎上,這些以環保產業金融業務為主的商業銀行可以為政府和消費者構建碳排放交易平臺,不僅有利于我國碳交易市場的完善,商業銀行還可以通過低價獲得碳減排額度,然后通過高價賣出獲利。總之商業銀行在環保產業發展中可以更多的展現資源配置作用、資金媒介作用、引導企業投資作用等。
三、企業建立環保基金,直接投資環保產業領域
企業是環節污染和破壞的制造者和產生者,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一些企業往往不惜以破壞環境的手段、方式。對資源進行惡意無節制開采,進行大量排污等。一時獲得了企業的最大化利潤,卻為破壞環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給人民生產生活帶來致命的打擊,甚至影響到人民群眾的生存。直到這時一些企業才得以警醒,方知罪過。對此,企業應該承擔重要的環境保護責任。一方面加大企業排污治理工作,下大力氣,投入大量資金改造落后生產方式,利用科技手段確保產能升級,就是讓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最大限度的達到環境保護要求。同時,投入資金大力淘汰落后產能,不惜代價犧牲自我而換取對環境的保護,切切實實為減少污染做出應有的貢獻和努力。另一方面,企業要建立企業環保基金,從自身利潤中按照比率逐年進行提留。此基金可用作向政府或社會治理環境污染的捐助活動,以引起社會的共鳴,起到帶動作用。
再者,就是企業自身或者多個企業聯合共同成立治理環境污染的專業化公司,把環保基金用于專業化治理污染和環境保護方面。治理污染專業化公司會針對污染的程度、范圍、種類實現具有針對性和科學性的治理措施,在治理上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企業建立專業化公司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前提是首先要有前期資金投入。可以說,這也是企業向環保直接融資的一種渠道。
四、完善資本市場融資體系,確保社會資金入圍
目前,環保產業的資金缺口仍然巨大,投資方式仍然處于單一化的狀態。針對這種情況,開辟市場直接融資渠道是一種必然選擇。環保企業為此需要完善自身的核算體制和資本結構,擴大企業經營規模,積極推動公司上市,發行股票、債券,提高企業股票和債券占資產的比重。我國政府要規范和完善環保資本市場,發展投資銀行,推動股權流通,改善投資者的結構。政府監管部門要積極作為,加強股票監管,健全市場運作機制;完善環保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和建設,建立健全債券信用評級制度,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優化環保企業資本結構,實現產權主體多元化,變革產權制度,完善企業的資本結構,促進環保企業不斷做強做大。
資本市場融資方式的全面構建,有利于不同的投資主體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和技術能力,選擇直接的投資方式或間接的投資方式參與到環保產業的發展進程中。這樣一方面使環保產業有了更多的資金來源促進了環保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還可以使公司和個人的閑置資金得以充分調動起來,并投入到環保產業鏈之中,助推環保產業發展壯大。
另外,為建立多元化、社會化的環保產業資本市場,國家還需要圍繞低碳環保產業,倡導成立品種多樣化的環保產業專項基金,用于支持區域內的環保產業發展和對環保產業項目融資。產業投資基金是一種集專家理財特點并能集合投資和管理規范等優勢的現代資金組織形式,它將各種資本的屬性、特質和被投資產業的需求特征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實現共贏,具備門檻低、數量大的投資特點,產業投資基金不僅可以吸納政府財政基金,還可以廣泛的吸收企業、個人基金,形成大規模資金池,使得“零散”資金高效使用。
〔參 考 文 獻〕
〔1〕彭亮伍莊.低碳金融發展模式研究〔J〕.企業經濟
2011,(05).
〔2〕曹紅輝.我國環保產業的投融資戰略選擇〔J〕.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0,(05).
〔責任編輯:陳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