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鳳
[摘 要]近期,在“兩會”上有代表提倡國家應當堅定對腐敗犯罪“零容忍”的態(tài)度,試圖通過死刑實現(xiàn)腐敗犯罪的預防目的。然而死刑的保留不僅不符合腐敗犯罪的罪質,并且還違背時代的發(fā)展潮流。因此,應當廢除腐敗犯罪中的“死刑”。要達到預防與懲罰的最佳效果必須在廢除腐敗犯罪中死刑的基礎上,降低入罪門檻,增加資格刑與罰金刑,完善整個刑罰體系的協(xié)調性與統(tǒng)一性。
[關鍵詞]腐敗犯罪;廢除死刑;罰金刑;資格刑
[中圖分類號]D9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4)07 — 0086 — 02
目前,腐敗問題成為人們近期關注的焦點。腐敗犯罪不僅侵犯了公共財產的所有權,給國家利益造成重大損失,也侵犯了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廉潔性,嚴重損害了國家機關的形象。我國刑法第383條規(guī)定:“個人貪污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處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死刑,并沒收財產。”隨著腐敗犯罪發(fā)展趨勢越演越烈,國家將對其進行重點打擊,李克強總理在回答記者問時提出:我們國家對待腐敗犯罪實行“零容忍”的態(tài)度,只要觸及腐敗問題,一律嚴格查處,我們要用法治的思維,用制度來管權、管錢。對腐敗犯罪持“零容忍”態(tài)度的必要性與合理性不言而喻,但在“零容忍”的范疇內是否包含加大對腐敗犯罪的死刑執(zhí)行力度的理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認為,如今腐敗犯罪規(guī)模之大,影響之深并不是對以往眾多腐敗犯罪執(zhí)行死刑力度不足造成的,而是我國現(xiàn)有的體制存在漏洞、現(xiàn)有的刑罰體系不完善造成的。實際上,腐敗犯罪中死刑的存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對腐敗犯罪的預防,因此,筆者認為,根據腐敗犯罪的貪利性特征,及時廢除腐敗犯罪中的死刑,進一步完善死刑替代刑乃至整個刑罰體系才是當務之急。
一、廢除我國腐敗犯罪中 “死刑”的原因探析
(一)腐敗犯罪中的“死刑”與腐敗犯罪的罪質不符
腐敗犯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廉潔性和公共財產的所有權,其本質在于貪利性和職務性。根據其自身的所侵犯的客體而言,無論如何也不能及于犯罪分子的生命權,法定最高刑設定死刑還會誤導社會公眾對生命和生命權的輕視,顯然違背了刑罰的公平、正義理念。〔1〕(P94-97)孟德斯鳩提出:刑法設置刑罰時必須充分尊重事物的性質,使其盡可能的接近理性和善良,當決定對行為人判處死刑時,一定是因為該行為人觸犯了他人的安全甚至是生命。〔2〕(P42)死刑的適用應當只針對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罪行極其嚴重”,區(qū)別于普通的犯罪,無論是社會危害性還是犯罪情節(jié)的惡劣程度都特別嚴重,對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巨大的損害,同時還具有嚴重的人身危險性。腐敗犯罪屬于貪利性犯罪,貪利性犯罪注重的是對非法財產的獲得,卻不涉及暴力因素,不具有極其嚴重的人身危險性,但對其適用剝奪犯罪分子生命的死刑,顯然具有不對等性,不符合腐敗犯罪的罪行性質。從報應立場上看,也不應該對貪利性犯罪適用死刑,無論貪利性犯罪的客體多么重要,都無法與人的生命相比較。〔3〕(P79-123)
(二)腐敗犯罪中的“死刑”不符合時代發(fā)展趨勢
時代發(fā)展至今,人類的思想觀念不斷進步,前人的部分規(guī)則已不能適應當今的社會發(fā)展需求,因此我們不得不推翻前人的部分制度,力求更大的進步。立法同樣如此,孟德斯鳩認為立法必須符合事物的秩序和社會的本性。在國際上看,近幾十年來廢除死刑制度的改革速度驚人,截至2009年,廢除死刑的國家高達102個。我國已經簽署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等國際公約都清楚的表達了反對腐敗犯罪適用死刑的立場。死刑的存在是對世界人權的違背,不利于社會的和諧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死刑不能衡量一國文化和政治價值觀,因為死刑的廢除將是世界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4〕(P1-13)在國內,受世界文化的影響以及國民法律素質的普遍提高,我國公民對待腐敗犯罪中的死刑制度有了新的認識。我國之所以保留貪污罪、受賄罪的死刑是基于特有的死刑文化和國民對腐敗犯罪的痛恨。但現(xiàn)如今人們的觀點有了質的變化。雖然百姓依然對腐敗犯罪深惡痛絕,但對腐敗犯罪的處罰卻并非要求其付出生命的代價,而是希望國家建立更加完善的刑罰體系對行為人加以處罰。
(三)死刑的存在未能有效遏制腐敗犯罪
貝卡利亞認為:只有根據兩個理由,才可以把處死一個公民看做是必要的。第一,某人在被剝奪自由之后仍然有某種聯(lián)系和某種力量影響著這個國家的安全;或者他的存在可能會在既定的政府體制中引起危險的動亂。再者,當一個國家正在恢復自由的時候,當一個國家的自由已經消失或者陷入無政府狀態(tài)的時候,這時混亂取代了法律,因而處死某些公民就變得必要了。第二,除非處死一個公民是預防他人犯罪的根本的和唯一的防范手段。〔5〕(P65)在腐敗犯罪中保留“死刑”是與其罪質背道而馳的,死刑的存在并沒有能夠有效的遏制腐敗犯罪,反而是對生命的剝奪和對人權的踐踏。腐敗犯罪發(fā)展速度驚人并不是源于對死刑的執(zhí)行不力,而是由多元化的社會因素造成的,如,政府部門內部的管理體制疏漏、財政體制混亂、監(jiān)督部門監(jiān)督不到位等等。另外,也正是由于死刑的存在給立法者帶來一種心理暗示:死刑可以剝奪行為人的生命權,任何人在生命權可能會被剝奪的威脅下都不會輕易從事腐敗犯罪。死刑作為一種最有效的預防方式完全足以對行為人構成威懾,因此不需要再對其他刑罰方式加以完善。所以,多年來死刑的存在使我國腐敗犯罪中的其他刑罰方式得不到完善,新的、更有效的刑罰方式始終沒有被立法者加以考慮,在司法實踐中出現(xiàn)了對腐敗犯罪處罰過輕的現(xiàn)象,給行為人造成了一種僥幸的心理。因此,我國針對腐敗犯罪的刑罰設置從源頭上就出現(xiàn)錯誤,往往最嚴厲的刑罰并不是最有效的刑罰,根據罪質設置的刑罰方才體現(xiàn)公正,才能有效的遏制犯罪的發(fā)生。
二、完善我國腐敗犯罪刑罰制度的意見
我國腐敗犯罪的刑罰制度存在的缺陷早已被學者們發(fā)現(xiàn),很多學者針對這些缺陷紛紛提出了一些立法建議,但多數建議往往治標不治本,對改變現(xiàn)有的不足不具有現(xiàn)實性意義,筆者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從根源上提出一些完善我國腐敗犯罪刑罰制度的建議。
(一)廢除腐敗犯罪中的“死刑”制度
馬克思曾經揭示了死刑與原始社會以血復仇制度間的血緣關系:“死刑是往古的以血還血、同態(tài)復仇習慣的表現(xiàn)”。死刑是一種延續(xù)了幾千年的復仇習慣,在我們的頭腦中形成了一個固有的價值觀念。讓我國的民眾在短時間內接受“廢除死刑”的觀念并不現(xiàn)實。但這種固有的觀念更多是針對暴力性犯罪,如:以牙還牙、以血還血、殺人償命等,而腐敗犯罪體現(xiàn)的是職務性和貪利性,并不屬于人們所無法忍受的暴力性犯罪,尤其是在當下的社會,人們受教育程度的加深以及受國際“廢除死刑”運動的影響,一些普遍的價值觀念正在發(fā)生悄然的變化。毛澤東曾指出,保留死刑是為了兩方面的目的:特殊預防和滿足群眾的報應要求。我國保留“罪行極其嚴重”的刑事犯罪的死刑依然符合死刑的兩方面的目的,但是腐敗犯罪中的死刑制度已經無法實現(xiàn)其存在的目的。同時,在我國腐敗犯罪中的死刑制度,不但沒有能夠有效防止腐敗犯罪的發(fā)生,反而對犯罪分子的人權和自由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因此廢除腐敗犯罪中的“死刑”制度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是未來的一個必然趨勢。
(二)調整腐敗犯罪定罪量刑的標準
我國腐敗犯罪居高不下的影響因素很多,在刑法上的體現(xiàn)就在于入罪的門檻過高。對腐敗犯罪的刑罰制度進行完善不是僅僅廢除死刑那么簡單,要使刑罰的威懾力不因死刑的廢除而減弱的話,立法者還應當降低腐敗犯罪的入罪門檻。我國現(xiàn)行刑法規(guī)定貪污罪、受賄罪的起刑點一般情況下5千元,情節(jié)較嚴重的情況下還可以不滿5千元。有學者認為隨著社會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我國貪污罪和受賄罪的起刑點明顯偏低,難以在司法實踐中得到執(zhí)行。〔6〕(P49-58)筆者不贊同這個觀點,一方面,腐敗犯罪侵犯的客體主要是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的廉潔性,在這個意義層面上,只要符合該罪的其他構成要件,哪怕該工作人員貪污了人民10元,就侵犯了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的廉潔性;另一方面,盜竊罪的以“數額較大”2千元為起刑點,盜竊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產的所有權,同樣,腐敗犯罪也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公私財產的所有權,兩者的起刑點差距甚遠理由何在?筆者認為在邏輯上看,腐敗犯罪的起刑點應當較盜竊罪低才具有合理性。如果再在原來的基礎上提高刑罰的起點,將在原來刑罰處罰不公平的基礎上,更加體現(xiàn)了立法的偏差,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腐敗犯罪刑罰制度的預防和威懾作用。
(三)增設腐敗犯罪的資格刑和罰金刑
合理增設資格刑和罰金刑符合貪利性犯罪的性質,對懲罰腐敗犯罪具有重要意義。孟德斯鳩主張罰金和肉刑平衡,在文明社會的今天,我國已不存在殘酷的肉刑,但對貪利性犯罪設置資格刑、罰金刑與自由刑相結合對完善我國現(xiàn)有的刑罰制度具有現(xiàn)實意義。我國刑法雖有類似資格刑的規(guī)定,但其不是單獨設置,而是包含在剝奪政治權利中,但在貪污賄賂犯罪中只有被判處死刑和無期徒刑的被當然剝奪包括上述權利的政治權利,被判處其他刑罰的貪污賄賂犯罪分子并不必然附加資格刑。〔7〕(P100-101)對于情節(jié)嚴重的貪利性犯罪分子,僅處以自由刑尚不足以遏制其再犯,如并科罰金刑,剝奪其金錢,破其所圖,滅其所欲,可使其遭受毀滅性打擊。對于情節(jié)較輕的貪利犯罪,有時單處罰金刑即可使犯罪人感到在經濟上不僅無利可圖,而且得不償失,不得不對自己的行為重新估價,從而發(fā)揮刑罰的特殊預防功能。〔1〕(P191-213)所以對腐敗犯罪的行為人處以罰金刑的打擊力度在某種程度上要勝于對其處以自由刑。對腐敗犯罪設置資格刑將剝奪和限制行為人再犯的能力。資格刑剝奪犯罪分子在一定期限內從事公職的資格與行使公權的能力,并非以懲罰犯罪分子或剝奪犯罪分子的名譽為目的,而是以此作為一種防患于未然的預防措施。〔1〕(P220-238)腐敗犯罪的行為人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權力和社會地位,當利用資格刑剝奪了這種權力和社會地位延續(xù)的可能性時,犯罪分子在實施犯罪前都會再三考慮,故資格刑的設置對于預防和處罰腐敗犯罪具有重要意義。
結語
個別人大代表在“兩會”上要求加強腐敗犯罪中死刑的執(zhí)法力度,是基于當前我國嚴峻的腐敗形勢提出的,雖然在一定時間內產生積極影響,但卻治標不治本,還可能造成對人權的踐踏,因此,從腐敗犯罪的本質進行研究,廢除腐敗犯罪中的死刑,合理的運用資格刑和罰金刑,完善整個刑罰體系將更有利于實現(xiàn)對腐敗犯罪的預防和懲罰目的。
〔參 考 文 獻〕
〔1〕王亞妮. 貪污賄賂犯罪的死刑立法反思〔J〕. 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5.
〔2〕王明高,牛天明. 論廢除我國貪污賄賂型犯罪中的死刑規(guī)定〔J〕. 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
〔3〕馬克昌.刑罰通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
〔4〕趙秉志.死刑改革的域外經驗.〔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1.
〔5〕 〔意〕貝卡利亞.論犯罪與刑罰〔M〕.黃風,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6〕趙秉志.論我國反腐敗刑事法治的完善.〔J〕.當代法學,2013.
〔7〕孟薇. 關于完善刑法貪污賄賂罪立法的幾點建議〔J〕. 理論觀察,2009,(05).
〔責任編輯:王 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