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珍
[摘 要]在全社會處于“建設廉潔政治”的大背景下,高校作為國家人才培育的地方,如何參與到廉政建設中去是高校教育必須進行思考的一個問題。本文就高校廉政文化教育對“建設廉潔政治”的作用和意義進行分析,并就高校廉政文化教育的途徑進行了相應的思考。
[關鍵詞]廉潔政治;廉政文化教育;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4)07 — 0143 — 02
自從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設廉潔政治” 即“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標和要求以來,《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 “六項禁令”、反“四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等等多項“緊箍咒”密集出臺, 2013年可謂是政府部門的“整風運動”年,這場運動涉及政府及工作人員的“舌尖”、“車輪”、卡券、甚至紅白喜事等等諸多方面。特別是今年8月,中紀委二次全會后,廉政風暴席卷全國,大案要案接連曝光。這充分表明我們黨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的堅決態度和鮮明立場。那么作為國家未來人才培養地方的高校,如何來面對這場廉政風暴?如何參與到廉政建設中去呢?本文從廉潔政治建設的角度談談高校廉政文化教育的幾點思考。
一、深刻認識高校廉政文化教育對廉政建設的重大意義
(一)高校廉政文化的科學內涵
廉政文化就是關于廉潔從政和廉政建設的文化,是指人們對于廉政的知識的信仰、規范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社會評價的總和。高校廉政文化教育,其實質就是推崇廉政文化、建設崇尚廉潔的文化主題、傳播廉政知識、弘揚廉政精神、培育廉政觀念、樹立“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意識,建設崇廉尚潔的校風,營造出公平、正義、和諧的育人環境。
(二)高校廉政文化教育對廉政建設的意義
從廉政文化的內涵可以看得出,高校做好廉政文化教育對廉政建設的意義非同小可。
首先,大學生群體的特殊性決定了高校廉政文化教育對廉政建設的重要性。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面向未來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繼續奮斗。毫無疑問,青年人是黨和國家未來事業的設計者、繼承者和建設者,肩負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擔。而高校,是青年聚集的地方,大學生是充滿活力且具有高素質高知識高技能的人才,尤其是作為我國大學生群體中的先進分子與優秀人才的大學生黨員,他們對廉政文化的接受和認同程度、廉政意識的強弱和廉政理念的確立與否不僅直接關系到他們自身健康成長的問題,而且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發展的未來。因此,高校廉政文化教育工作在整個高校的教育工作中應當占據著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
其次,實現“建設廉潔政治”的目標和要求,需要在社會上培育和普及廉潔從政的意識。深入開展廉政文化建設,徹底凈化不良的政治風氣,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廉政建設目標和要求,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一勞永逸之事。它需要人們對“建設廉潔政治”有正確的、深刻的認識,只有當人們普遍樹立廉潔從政的意識時,才能在思想上認同、行動上自覺參與廉政建設,廉政建設開展才能夠順利進行,廉政建設的成果才得以長期維持和鞏固。這就要求高校要扎實、深入開展和加強廉政文化教育。一方面,當前大學生所處的內外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尤其在當前社會風氣普遍較為奢靡的情況下,要求大學生黨員堅定信念、廉潔奉公、嚴于律己,這就要求我們加強對大學生廉政文化的教育管理工作,要通過廉政文化教育來幫助和引導大學生樹立廉潔的意識并外化為行動,成為廉潔的楷模,并基于此來對抗各種腐蝕性的風氣侵擾。另一方面,大學生作為青年中的優秀分子,他們始終站在時代的發展前言,引領時代潮流,是最敏感、最活躍的政治群體,又是青年團體中擁有高知識層次和理論層次的群體,他們的言行舉止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他們對廉政建設的關注及參與情況,對其周圍的人群尤其是其他的青年將起到示范、宣傳和帶動的作用,從而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進行廉政建設,凈化和抵制社會不良風氣,積極推動全社會廉政風氣的形成。
再次,高校廉政文化教育是社會反腐倡廉教育的基礎工程。如果把廉政建設看成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的話,高校廉政文化教育則是這個系統工程的基礎工程,是社會廉政建設的基礎和關鍵。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化、世界文化和價值取向呈空前的多元化發展趨勢,我國高校受到各種外來文化不同程度的沖擊,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不同程度發生改變,利益至上、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思潮縈繞著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因此,高校加強廉政文化教育,為國家把未來的接班人培養好,打下扎實的思想基礎,是廉政建設大環境下對高校作出的一項基本要求。
二、高校開展廉政文化教育的思考
(一)深刻認識高校廉政文化教育在廉政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國共產黨能否長期穩定執政,關鍵之一在于能否持續推進廉政建設,普及廉政文化,培育廉政意識。關于廉政建設,很多的人都認為那是對社會公職人員和國家領導干部提出的要求,是行政機關的事情,與學校及在校學生關系不大甚至沒有關系。其實這是對廉政建設的一種錯誤的認識。在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今天,廉政建設是全社會的事情,學校、學生也概莫能外。高校,作為我國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擔負著為社會主義事業輸送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積極主動地參與廉政建設活動、承擔起在全社會培育廉政意識、傳播和普及廉政文化等工作無疑是其應有之義。
(二)注重思想引導,針對性開展教育
千腐敗萬腐敗,總是思想先腐敗。據調查顯示,部分官員之所以會產生腐敗,是由于其人生價值觀出現了問題,從政的認識出現了偏差。高校廉政文化教育要取得實效,學校及全社會應從思想的高度注重對學生進行引導,努力幫助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
首先,合理引導學生的需求。由于社會的發展,社會價值取向的多元化發展以及學生發展、就業方面壓力的影響,大學生思想受到多方面的困擾,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包括自然本能的需求所引發的思想問題,對高校廉政文化教育有著強烈的需求。因此,廉政教育必須正視學生面臨的問題,了解他們的需求,服務他們的需求,把廉政文化教育結合他們合理的需求進行合理的引導,采取他們所愿意接受的形式來滿足和幫助他們滿足需求。
其次,有針對性地開展廉政教育。目前,高校廉政教育缺乏針對性。一是廉政教育主客體及其職責缺乏針對性,沒有分別就高校領導、教師、學生等不同群體有區別地開展與其職責相適應的教育內容。就學校各級領導來說,作為高校廉政教育的主體,以落實黨風廉政教育責任制為重點。對廣大教師,要以提升職業道德為核心,積極倡導嚴謹治學、廉潔從教的師德師風,正真踐行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對于學生,則要注重人生觀、價值觀和廉潔自律意識的培養,加強法制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起報效祖國甘做奉獻的信念,形成廉潔自律的優良品質。二是要針對教育對象存在的實際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在學生中,有的對社會上存在的腐敗現象和不正之風咬牙切齒,痛之入骨,對貪腐腐敗分子的落馬拍手稱快,卻又允許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出現一些不良行為,如逃課、在考試中作弊、在競選學生干部時拉票賄選等現象;有的學生強烈批評部分腐敗官員政治素質差,卻在學習中重視專業學習忽視道德品質的塑造和培養、對公共政治課不感興趣反感思想政治課,抵制思想政治教育;另外還有部分學生存在入黨動機不純,還有的學生信奉“有個好爸爸,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歪理學說。針對這些在部分大學生中存在的思想和行為,要有區別地重點地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突出教育整改的主題,增強廉政教育的實效性。
(三)豐富廉政文化教育的內容
一是加強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線。反腐倡廉教育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一貫作風,要筑牢廉潔從政的思想道德防線、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關鍵要加強反腐倡廉教育。要把反腐倡廉教育作為高校廉政文化教育的核心內容,教育的重點應注重廉政文化內涵的教育,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基礎,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黨的宗旨教育、法制教育和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觀念教育。
二是突出節儉教育,防范和杜絕奢靡之風的養成。“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節儉教育大學生廉政文化教育取得成效的保證,必須大加強對學生進行節儉意識的教育。勤勞與節儉是人類社會的一種美德,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然而今天不少大學生缺乏節儉意識,奢侈浪費現象在大學校園里隨處可見:如在吃穿用等方面互相攀比、追求名牌;浪費水電糧食等等。大學生存在的這些現象,一方面,在我國資源缺乏的形勢下,關系到節約型社會、和諧社會建設的實現;另一方面,從大學生群體自身的社會地位及其未來社會角色來看,大學生節儉意識的培養和節儉習慣的養成關系到廉政建設的持鞏固以及社會廉潔風氣的形成。因此,廉政文化教育要更多重視節儉教育。
(四)創新廉政文化教育的載體
1.注重廉政環境及廉政氛圍的營造對廉政文化教育的實效。在廉政建設背景下,開展大學生廉政文化教育,其目的更多的是預防大學生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發生貪腐腐敗的現象。關于腐敗現象發生的根源是多樣的,人們大多強調從制度方面即他律尋求預防措施。本人則認為,廉政環境、廉政文化、廉政意識的培育更為重要。廉政環境及廉政氛圍可以潤物無聲地熏陶人們的思想和作風,廉政文化和廉政意識則可以使人們從他律轉向為自律,他律與自律的區別在于前者是通過他律使人沒有機會犯貪污腐敗,后者則是使人即使在有機會貪腐腐敗的情況下,在文化觀念、價值取向沖突情況下進行權衡,不愿意去腐敗。可見,后者的效果將更加穩定,更加可靠。因此,學校要注重廉政文化、廉政意識養成的環境氛圍的營造,學校可在校報、校園廣播站、宣傳櫥窗大力宣傳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廉政思想以及歷史上廉潔自律的典型人物和做法,挖掘師生身邊廉潔的典型進行宣傳學習,組織學習和宣傳我們黨廉潔自律和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各項規定以及廉政教育影視或警示教育片,營造濃厚的校園廉政文化氛圍。
2.加強廉政文化教育與黨課、團課及公共政治課教學的融合。高校廉政文化教育應注意與黨團課教育及公共政治課教學相融合。把廉政文化的教育納入黨、團課教學計劃和公共政治課教學的內容,收集和整理與廉政文化教育有關的資源,如歷史上廉潔從政的典型例子、案例、名言警句進行專題講解;挖掘身邊的廉潔從政的例子樹立典型;充實、豐富到黨課、團課和公共政治課教學中,悉心傳播廉政文化,筑牢高校人廉潔、廉政的思想基礎,確立高校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廉政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5
〔參 考 文 獻〕
〔1〕 張惠新.堅決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J〕.黨建研究,2012,(12):92.
〔2〕 李玉榮.黨的十八大反腐倡廉建設方略的確立〔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3,(01):11.
〔3〕 劉震. 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中的高校廉政文化教育
〔4〕 李貴平. 廉政文化建設視域中的高校學生反腐倡廉教育初探〔J〕學理論2013,(08):354.
〔5〕 張培虹.加強高校廉政文化教育淺析〔J〕 .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4):34.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