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如
著名表演藝術家英若誠講過這樣一個故事:英若誠小時候成長在一個大家庭中,每次吃飯都是幾十口人坐在大餐廳中。有一次他突發奇想,決定跟大家開個玩笑。吃飯前,他把自己藏在飯廳的一個不被人注意的柜子中,想等大家遍尋不到他的時候再跳出來。令英若誠尷尬的是,大家絲毫沒有注意到他的缺席。酒足飯飽后,大家離去,他這才蔫蔫地走出來吃殘羹。自那以后,他就告誡自己:永遠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則會大失所望。
古往今來,沒有誰是世界的中心,也沒有誰一直都是所有人注目的焦點。叱咤風云的政治家,轉眼間就被人拋諸腦后;大紅大紫的明星在風光之后,能被大家記住的又有幾人?偉人名人尚且如此,那么,卑微如我輩的一介草民,又何必有意無意地把自己放在生活的前臺,放在耀眼的追光燈下呢。
能夠看輕自己,是一種風度,一種修養,一種境界。善于看輕自己的人,懂得自己只是蕓蕓眾生的一分子,不會自高自大、自命不凡;善于看輕自己的人,懂得腳踏實地,從最基本的事情做起,不會好高騖遠,眼高手低;善于看輕自己的人,懂得只有努力奮斗,開拓進取,才能一步一個腳印地攀登人生的高峰。
詩人魯藜說,還是把自己當做泥土吧,老是把自己當珍珠,就會有被埋沒的痛苦。看輕自己,以一種平和的心態面對生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不會為凡塵中的各種誘惑、煩惱所左右,從而以清醒的心智和從容的步履輕松地走過歲月。
(編輯 辛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