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振彥
清清的河水,靜靜地流淌。那水,清澈得無與倫比;那河,美得攝人魂魄……
那一刻,我驚呆了!
當我們在融融春意中進入海拔3000多米的青海境內,停車小憩時,無意中路邊那條壯美的河流撲入我的視野。當得知那就是養育了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時,我飛奔而去,坐在她的身旁,癡癡地凝望。我醉了,如痛飲了美酒醇漿。
在常人眼里,在我的記憶中,黃河濁浪翻滾,泥沙俱下,與如今面前的青山綠水形同涇渭,有別天壤。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河水清幽,碧波柔柔,似絕美的藝術品,讓你不忍撫摸。久久地,我屏住呼吸,怕打破她的寧靜。在她的麗質天成面前,我仿佛參悟出何為“春來江水綠如藍”……
群山圍峙出湖狀的河面,恰如巨大的藍寶石一般。登船暢游,船兒劈開湖水,雪白的浪花如白色的巨龍翻滾。山回船轉,河水蜿蜒。依在船舷旁,仿佛在藍色的錦緞上滑行。
黃河從遠古走來,從五千年中華文明歷史中走來。她哺育著億萬華夏兒女。提起黃河,炎黃子孫莫不頂禮膜拜。
黃河源自雪域高原,涓涓融雪,溪流交匯,如初生嬰孩般清純。流出青海,經過植被破壞嚴重的黃土高原,一路攜泥帶沙,漸漸混濁。到了下游,泥沙淤積,河床抬高而形成懸河,每年帶入大海的泥沙不可勝數。我們在新聞聯播片頭常見的黃河壺口瀑布,黃色的激流洶涌澎湃。在欣賞那份瑰麗壯觀的同時,國人是否會心有所思?
原來,混濁的黃河水,源頭竟如此清濯。若不是親身而來,親眼所見,怎會知其如此。世間萬事萬物往往為其表象所遮蔽,又有誰得以識其本源呢?
其實,人之初,皆原本清純。只是許多人經不住環境的熏染,更改了本色。心靈的污染,會改變人類的前進方向。荀子有“木直中繩, 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 使之然也”。細細思之,感慨良多。
環境的污濁,可以改變一條河流的顏色。若想還其清流,人類需要付出多少努力?而人的心靈污染了,如何才能再回歸純凈?而且,如若惡性循環,爭相仿效,情何以堪?
想起家鄉盛開的蓮花。辟南戴河600畝荷塘而建的中華荷園,八方游人紛至沓來,不僅僅是欣賞她們婀娜多姿的美艷,更追求其出污泥而不染的精神。人們之所以喜蓮愛蓮,是因為內心有一塊純凈的地方,有一份純潔的向往。
在一片芳草如茵、綠樹似屏的山間,席地而坐。我閉上眼睛,真想永遠凝固在那里。友人笑著說我像一株小草。我真愿自己是一株小草,秋冬枯萎,逢春萌發,自由自在,無慮無憂,在藍色的母親河身邊,在大自然溫暖的懷抱中盡情逍遙……
(編輯 慕容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