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令家長困惑的是,到底是去醫院給兒童矯正注意力障礙,還是去有關教育機構進行訓練?醫生和教育專家對此持不同觀點。
A醫生們認為,注意力癥狀是大腦功能缺陷引起的,必須用藥物來治療。
藥物能改善大腦的生理功能,從而緩解注意力障礙。治療注意力缺損多動障礙的藥又稱心理刺激類藥物,其功能主要是增進或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喚醒或“警覺”能力。但服藥有一定的副作用,個別服藥兒童出現食欲減退、惡心或頭痛的癥狀,甚至可能影響身體發育或身高,并且如果不服藥,還會出現反彈等。所以,家長選擇藥物時會有一些顧慮。我們認為,應當在醫生的指導和監督下用藥。
B教育的矯正則主要針對注意力障礙兒童的認知功能缺陷,進行大腦的能力開發與訓練。
目前,我們采用的訓練方案主要是根據診斷的結果,設計個別化的教育方案,主要是進行大腦的執行功能的訓練。一般包括三個部分:
第一個是抑制能力訓練,最經典的訓練主要是STROOP練習,如讓兒童將帶有顏色的字命名為其他顏色,如一個藍色命名為紅,兒童的第一反應是讀出它的發音,即紅,而要求把它的顏色讀出來,就要求兒童抑制優勢反應;還有讓兒童聽指令進行反向反應也是一種STROOP練習,如讓某兒童舉左手,他必須舉右手,讓他向前走一步,他必須向后退一步。
第二個是視覺工作記憶,最常用的是記憶刷新訓練,在電腦上設計不同的動物形象,不斷變換地出現,兒童不知什么時候畫面停下,畫面一停即要求兒童指出最后三個出現的動物是什么。這要求兒童不僅記住畫面上的動物,又要記住動物出現的順序,要求高度的控制和管理能力。
第三個是聽覺工作記憶訓練,如讓兒童倒背數字,或者言語的工作記憶,讀句子,回答問題,或者回憶最后出現的詞匯等。
認知訓練雖然不如藥物治療效果那樣迅速,但有利于兒童學習能力的發展和學習的自動化、熟練化,不反彈,可提高學習成績,使學習成為一件輕松的事情。我們的實踐表明,長期的訓練確實可以提高兒童的學習自覺性和準確性,以及學習的速度,是一個扎實有效的提高能力的過程。
專家建議—
家長選擇醫學治療還是選擇教育矯正,要針對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對于注意力障礙特別嚴重的兒童,尤其是打擾課堂紀律,讓老師容忍不了的學生,可以考慮藥物。如果孩子的注意力連3分鐘都集中不了,或者有人在他眼前督促他都走神,用藥是必要的選擇。如果孩子的沖動行為不太嚴重,主要是學習效率低下,聽課分心,寫作業慢,則可以選擇認知訓練與矯正。一般來說,家長可以遵守先心理教育矯正、后醫學治療的原則。也就是說,先選擇教育矯正,如果效果不好,再選擇醫學治療。而且,醫學治療的同時也必須進行心理教育的矯正和認知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