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秀宏
記得著名音樂人高曉松寫過這樣一條微博:“我們這個行業,賣藝賣青春,用歡笑淚水,獻愛與自由。從未巧取豪奪,魚肉鄉里,干過什么傷天害理之事。演好了,鞠躬拜票謝觀眾;演砸了,誠惶誠恐不成眠。頂三五載虛浮名,掙七八吊養老錢。終歸零落成泥,隨風散去。觀眾總會有新寵,不復念舊人??丛谠鴰Ыo大家片刻歡愉,能否值回些人間溫暖?”
不是高曉松的文采了得,而是讓很多人看見生存的艱難,激起了無限共鳴。在人的一生中,有很多獨特的個體,生活總在迷茫中過渡。別人哭了,你得到了幸災樂禍的笑意,就高興了。這種趣味,是不是有些低級?
其實,在我們的生命里,還有一種更高的東西,那就是心靜如水,不瘋狂,有把持。這種狀態,是人性善的東西,值得很多人去學習、尊敬。
散文家李漢榮說得好:“生命何其不易,牛必須老老實實拉犁,才能在人這里混口飼料吃,一旦年老力衰,或一病不起,就被宰掉,成為紅燒牛肉。狗命稍好,又能好到哪里去?狗對主人的忠誠已近乎奴顏婢膝,若不這樣,誰會要它養它,誰會喜歡一只特立獨行、高風亮節、有哲學意識、叛逆意識的思想家之狗?我也曾剖過魚,不小心碰破了魚的苦膽,那個苦??!是的,生命的秘密一經揭開,便苦不堪言?!?/p>
生命的秘密一經揭開,暴露無遺的是什么?除了對方的隱秘,還有打開者的殘暴呀。對他人多一點仁慈和善行,人就有了一份“神”態。阿爾貝特·施韋澤有言:“如果你在任何地方,減緩了人或其他生物的痛苦和恐懼,那么你做的即使較少,也是很多。”
仁愛,不是停留在口頭上。尊重別人的傷口,也是一種德行。雖然中國是禮儀之邦,但距離尊重生命的神圣感,還是有一些路程。所以,你、我、他,都不要在這路上制造路障,引起恐慌。只有這樣,每一個生命體的心酸感,才會慢慢消失。
(編輯 花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