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林
摘 要: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人們對于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建設越來越關心。本篇文章就目前城市普遍存在的水污染問題、城市大氣質量問題、垃圾泛濫問題和噪音擾民等一系列問題提出一些未來城市規劃設計可參考的解決方案。本篇研究就上述問題做出了簡要的分析,以及對于城市規劃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城市規劃;可持續發展;設計
要解決目前城市規劃設計中所產生的問題就只有堅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提高城鎮居民的綜合素質,積極響應政府正確的號召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才能建設文明、和諧、綠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城市。
1 目前城市規劃中存在的問題
1.1 水污染問題
近年來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劇增長和工業的飛速發展,大量污水沒有得到妥善的處理而被直接排掉,致使水環境嚴重污染全國有監測資料的1200多條河流中,580多條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遼河、海河、淮河污染嚴重,全國78%的河段不適宜作飲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由此城市水污染問題變得日益嚴重。
1.2 城市大氣質量嚴重惡化不僅僅是水污染問題,城市的大氣也變得越發糟糕
工業和交通運輸業逐步發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將粉塵“硫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資排人大氣層,使大氣層嚴重惡化,導致全國絕大多數城市出現酸雨,給工農業帶來巨大的損失,直接威脅到人類的生存。
1.3 垃圾泛濫成災
人類的生活和生產產生了大量的廢物,全國有2/3的城市處于垃圾的包圍之中,垃圾泛濫不僅有礙觀瞻、侵占土地、傳染疾病,而且在自身嚴重污染環境的同時加強了水體、大氣、土壤的污染。
1.4 噪聲擾民現象普遍存在
城市噪聲對于居民的干擾和危害日益嚴重,已經成為城市環境的一大公害。隨著我國城市工業、交通運輸和文化娛樂事業的快速發展,噪聲擾民的現象變得越發嚴重,主要有交通噪聲、工業噪聲、建筑施工噪聲以及社會生活噪聲。交通噪聲主要是機動車輛、飛機、火車和輪船的噪聲,這些噪聲的噪聲源是流動的,影響面較廣。工業噪聲主要是工廠車間動力機械設備等輻射的噪聲,工廠噪聲不僅給生產工人帶來危害,造成職業性耳聾和其他疾病,而且干擾附近居民,在居民區內的工廠干擾尤為突出。建筑施工噪聲主要是城市內建筑施工現場的噪聲。社會生活噪聲包括群眾集會、文娛宣傳活動、人聲喧鬧、家用電器(如收音機、電視機、洗衣機、空調機)等所產生的噪聲。
2 解決問題的方案
2.1 推進節約用水和水污染防治
要解決水資源的污染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首先要用足用好政策,運用市場規則,利用價格杠桿促進水資源的節約和優化配置,其次要加大節水技術和設施的普及推廣力度。以污水資源化為目標,加快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步伐,加強中水回用技術與設備的開發應用,處理好設施布局集中與分散的關系,注重污水處理的安全性和生態效應,努力建設節水防污型城市。
2.2 構建城市通風
面對日益嚴重的城市大氣污染問題,想要根治必須要從根本抓起。其方案就是構建城市通風道,不僅可美化環境,還能有效地將郊區和城市湖泊的自然氣流引入城市內部,改善城市局部氣候,真正起到通風道的作用。從城市尺度通風降溫的角度看,城市通風道主要起到傳輸作用(傳輸新鮮空氣)、切割作用(通過綠廊、水廊切割城市熱場)和散熱作用。所以在城市的綠化通風道上還需要整合市內和近郊的河流、湖泊和森林大型生態資源,使他們成為城市通風道的放大器和中轉站,起到通風道樞紐的作用。從而可以達到改善城市大氣污染的作用。
2.3 加強城市公共設施建設
加快舊城有機更新,重點解決城市建成區特別是中心區開發強度過大、“人口密度過高”、“公共設施短缺”、“交通擁擠”、“環境臟亂”等問題,堅決關停或遷移城區內污染嚴重的項目,清除違法違章建筑,要促進建筑節能技術的普及推廣,改善城市民用燃料結構,減少和控制城市大氣污染。以低污染、低能耗為目標,實行公共交通優先的城市交通政策,推進現代通信技術在城市公共交通調度管理中的應用,積極促進城市交通組織和管理的現代化!城市環境綜合治理與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直接相關,必須推動全社會廣泛參與,密切合作,共同促進城市的建設和發展,不僅是物質條件的建設和改善,還要將文化精神、道德意識的建設和改善很好地結合起來,互相促進,協調發展,只有這樣我們的城市才會遠離垃圾,變得越來越美好。
2.4 合理規劃城市各建筑區的布局
合理的城市布局不僅有利于居民的生活出行,而且對于噪音防止有較好的作用。在城市的規劃中應該將城市主干道與小區居民區分開以防交通車輛影響居民休息。工廠的選址盡量選在人煙稀少的郊區和遠離市中心的地區,這樣不僅有利于生產,也對減少噪音對人的干擾有好處。在城市規劃建設的設計、建設、管理各環節工作中應該做到思考全面,顧全大局,以為人民服務的態度認真考慮人民的需求,真正做到“以人為本”,進而建造魅力城市。
3 生態城市建設的重要作用
以上的城市規劃建議均是為建設生態城市,這既是順應城市演變規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城市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需要。①搶占科技制高點和發展綠色生產力的需要;發展建設生態型城市,有利于高起點涉入世界綠色科技先進領域,提升城市的整體素質、國內外的市場競爭力和形象。②推進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黨中央把“可持續發展”與“科教興國”并列為兩大戰略,在城市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當然要貫徹實施好這一重大戰略。③解決城市發展難題的需要;城市作為區域經濟活動的中心,同時也是各種矛盾的焦點。城市的發展往往引發人口擁擠、住房緊張、交通阻塞、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城市經濟發展與城市生態環境之間矛盾的反映,建立一個人與自然關系協調與和諧的生態型城市,可以有效解決這些矛盾。④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需要;隨著經濟的日益增長,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城市居民對生活的追求將從數量型轉為質量型、從物質型轉為精神型、從戶內型轉為戶外型,生態休閑正在成為市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
4 結 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長,世界城市化的進程,生態城市成為人類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需要不僅是政府的努力還要靠廣大人民的鼎力支持。總的來說,生態城市的建設包含在每個人的一切日常行為之中。
參考文獻
[1]肖健.生態城市與生態建筑設計[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
[2]殷京生.綠色城市[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