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之楊等
摘要秦巴山片區橫跨豫、鄂、渝、川、陜、甘6省市,是我國未來10年扶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重慶秦巴山片區,有1種國家地理標志產品、17件國家地理標志商標、8種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17個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2個中國50佳農民專業合作社、1個中國具有影響力合作社產品品牌。該研究以重慶秦巴山片區為例,研究地理標志保護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對策,并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地理標志;農民專業合作社;扶貧開發;重慶市;秦巴山片區
中圖分類號S-9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06-01842-03
Abstract The Qinba mountainous area is a main battlefield of poverty alleviation over the next ten years in China.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national products with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17 national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trademarks, 8 kind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with national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17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models, 2 Chinese top 50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and one Chinese influential cooperative product brand in the area.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mai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and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in Qinba mountainous area,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Poverty alleviation; Chongqing Municipality; Qinba mountainous area
《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將秦巴山片區等連片特困地區定為我國未來10年扶貧攻堅的主戰場。秦巴山片區,橫跨豫、鄂、渝、川、陜、甘6省市,涉及省份多,幅員面積廣,內部差異大,致貧因素復雜。其中,重慶秦巴山片區,包括城口、云陽、奉節、巫山、巫溪等5個縣。
在我國地理標志是一種新型知識產權,實施時間不久,始于1995年。這種我國新型知識產權,主要是針對名優特產(如農產品、酒類、食品、工藝品、紡織品等廣義的特產),是農業知識產權重要組成部分[1-3],能構建“地理標志”區域公用品牌,帶動特產產業集群發展[4-5],具有經濟、社會、文化等綜合價值[6-9]。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者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其成員為主要服務對象,提供農業生產資料的購買,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以及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10-11]。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12處提農民專業合作社,并提出從農產品流通等8個方面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央十八大提出,讓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得更好更快,惠及更多農民。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把發展農民合作社作為建設現代農業、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一項重要措施,并提出加大對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鑒于此,筆者以重慶秦巴山片區為例,研究特產的地理標志保護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并探討相關對策。
1重慶秦巴山片區特產的地理標志
我國地理標志保護現有3個主要系統:①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②國家工商總局的地理標志商標注冊;③農業部的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
1.1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1.4地理標志知識產權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
1.4.1許多區域性特色名優農副產品尚未實施地理標志保護。
重慶秦巴山片區目前僅有1種國家地理標志產品、17件國家地理標志商標、8種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許多區域性特色名優農副產品,尚未實施地理標志知識產權保護。
1.4.2地理標志特產既沒有重慶市省級地方質量標準,也沒有國家質量標準。
保護與利用地理標志這種無形知識產權,必須對其載體地理標志特產有嚴格的質量技術要求,制定相應的國家質量標準。然而,重慶秦巴山片區地理標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17件國家地理標志商標、8種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既沒有重慶市省級地方質量標準,也沒有國家質量標準。
1.4.3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情況較差。
為了維護地理標志的合法權益,可合法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我國有3種地理標志專用標志:國家質檢總局的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國家工商總局的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農業部的農產品地理標志。重慶秦巴山片區地理標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17件國家地理標志商標、8種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情況較差。
2重慶秦巴山片區農民專業合作社
2.1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
為了通過典型示范、以點帶面,讓示范社“領著農民干,做給農民看”,是一條促進合作社加快發展的行之有效的路子, 農業部等12部門、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分別開展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創建活動。重慶秦巴山片區有17個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2.3中國具有影響力合作社產品品牌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指導,中華合作時報社、《中國合作經濟》雜志社、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合作社研究院還共同主辦“中國具有影響力合作社產品品牌”評選。全國共有100種合作社產品獲此殊榮。其中,重慶秦巴山片區重慶云陽縣致富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渝峰”牌烏天麻,獲2011“中國具有影響力合作社產品品牌”稱號。
2.4農民專業合作社存在的主要問題
2.4.1沒有林業、漁業、農機、土地流轉、農業觀光、手工業等類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
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類型很多,然而,重慶秦巴山片區的只有畜牧、種植2大類,沒有林業、漁業、農機、土地流轉、農業觀光、手工業等類型的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
2.4.2許多國家地理標志并無相應的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
重慶秦巴山片區有1種國家地理標志產品、17件國家地理標志商標、8種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這此區域性特色名優農副產品許多并無相應的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
2.4.3農民專業合作社打造農副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效果不佳。
重慶秦巴山片區特產品牌知名度不高,沒有中國名牌農產品、中國馳名商標,農民專業合作社打造農副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效果不佳。
3重慶秦巴山片區地理標志保護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對策
3.1調查研究名優特產的地理標志人文因素與自然因素
地理標志特產的特定質量、信譽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該地區的自然因素或人為因素所決定的標志。地理標志主要因素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其中,自然因素是指原產地的氣候、土壤、水質、天然物種、特產立地農業地質背景等;人文因素是指原產地特有的產品生產工藝、流程、配方、生產歷史、文化遺產等。因此,重慶秦巴山片區應該借助大專院校和研究機構相關專家之力,調查研究名優特產的地理標志人文因素(尤其是文化遺產)與自然因素(尤其是特產立地農業地質背景)。
3.2利用地理標志保護,發展縣域特色優勢產業與特產產業扶貧
大力推進重慶秦巴山片區地理標志知識產權保護,實施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注冊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的地理標志商標,登記農業部的農產品地理標志,實行1縣8種國家地理標志(地理標志產品、地理標志商標、農產品地理標志)政策。利用WTO十分認同的地理標志制度,實現地理標志特產區域化專業化,從而發展縣域特色優勢產業與特產產業扶貧。
3.3構建地理標志特產的全面質量管理體系
大力推進重慶秦巴山片區地理標志特產標準化,制定各種地理標志特產的相應國家質量標準,通過實施各個環節的技術要求和操作規范,規范生產過程,開展全程質量控制,構建全面質量管理體系。
3.4重點培育國家地理標志相應的農民專業合作社
重點培育重慶秦巴山片區國家地理標志相應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國家地理標志生產中,利用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農業生產資料的購買,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以及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促進地理標志保護與合作經濟發展。
3.5打造 “地理標志”區域公用品牌
加強重慶秦巴山片區跨縣域地理標志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協作,打破行政區域限制,加強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地理標志保護意識培養,鼓勵與支持地理標志特產保護范圍的更多企業使用其相應的地理標志專用標志,在統一質量標準下對現有品牌進行整合,切實解決“多、亂、雜、弱、小、散”的現狀,打造 “地理標志”區域公用品牌。
3.6創建各類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
培育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林業、漁業、農機、土地流轉、農業觀光、手工業等領域合作經濟發展,創建各類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
參考文獻
[1]
宋敏.農業知識產權[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1-341.
[2] 孫志國,黃莉敏,熊晚珍,等.重慶武陵山片區特產的地理標志與文化遺產[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34):16966-16969.
[3] 孫志國,熊晚珍,劉之楊,等.武陵山片區特產的中國馳名商標與地理標志商標雙重保護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2(36):17873-17875,17878.
[4] 韋光,左停.農業產業集群發展與“地理標志”區域品牌建設——基于SWOT分析框架的戰略選擇研究[J].經濟界,2006(2):90-96.
[5] 崔俊敏.基于農業產業集群的地理標志產品產業化發展[J].商業時代,2009(18):98-100.
[6] 孫志國,鐘儒剛,劉之楊,等.武陵山片區旅游名鎮名村打造與鄉村旅游扶貧開發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35):17181-17183.
[7] 孫志國,鐘儒剛,劉之楊,等. 武陵山片區特產資源的地理標志保護與特色產業扶貧對策[J]. 山東農業科學,2012,44(12):119-124.
[8] 孫志國,王樹婷,黃莉敏,等. 武陵山民族地區茶葉地理標志與茶文化遺產保護[J]. 陜西農業科學,2012,58(2):143-147,152.
[9] 孫志國,黃莉敏,鐘儒剛,等.武陵山片區文化產業示范基地與文化產業的發展對策[J].重慶與世界(學術版),2012(8):9-11.
[10] 郭紅東.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理論與實證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1-146.
[11] 郭紅東,張若健.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社調查[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1-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