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洪琴
摘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項主要任務,良好的閱讀能力不僅能夠使學生在學習語文時更加容易掌握,同時也能夠為學習好其他科目打下良好的基礎。探究閱讀是新課標根據小學語文教學提出的新的閱讀方式,能夠在以前閱讀教學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關鍵詞:探究閱讀;閱讀障礙;巧設情境
小學語文是母語教學的啟蒙階段,因此,小學語文擔負著教育學生識字、閱讀、寫作等能力的重要任務。其中,閱讀能力能夠直接影響學生對其他科目的學習,因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任務的重中之重。
一、鞏固基礎知識,減少閱讀障礙
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階段是識字與認詞,學生只有在熟悉字和詞后才能流利地閱讀課文,并且也能理解課文的內容與思想。探究閱讀的教學模式要求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因此,在進行閱讀教學之前,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認識課文中生僻的字詞,為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打下良好的基礎,只有確保學生認識課文中的詞語,才能使學生提高閱讀效率。除此之外,教師在教授課文中生僻的詞語時,還要注意結合課文的語境進行講解。
二、巧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學習動力大多來源于對教材或科目的興趣。在閱讀教學中,可以結合教材創設出相應的情境,這樣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
1.營造和諧氣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與學生建立一種和諧、親切、民主的師生關系,只有讓學生心情舒暢地沐浴在和諧的課堂氣氛中,才能使學生毫無壓力地投入學習中。語文是一門語言性較強的學科,同時也是一門人文學科,在教學中要求教師要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的需求,只有為學生營造出和諧的課堂氣氛,才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
2.設置故事懸念
小學生具有好奇心強、精力充沛等特點,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往往比較關注課文中故事情節的發展,根據學生的這一學習特點,教師可以在講解課文時制造一些懸念,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三、開闊視野,激發探究欲望
1.引導思維創新
首先,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閱讀課文,不僅要熟讀全文,同時還要做到邊閱讀邊思考。探究閱讀教學是通過閱讀課文,從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寫作角度。例如,在學習《夜宿山寺》時,教師可以借助詩中的插圖,引導學生邊閱讀邊發揮想象,體會山勢的高度和陡峭。其次,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會換角度思考的學習方法,在學習的過程中舉一反三,從而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2.拓寬認知視野
首先,在閱讀教學中,在選材方面不能只一味地依靠語文課本來學習,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引導學生在學習時查找課外相關資料。例如,在學習《倔強的小紅軍》時,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查找有關長征的故事進行閱讀,以此了解故事的背景。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鍛煉學生查找資料的能力,同時也能鞏固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其次,在布置語文作業時,教師不能只一味地針對課本布置家庭作業,同時還要適當地布置一些實踐性作業,例如在學習了老舍先生的《貓》后,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也寫出一篇有關小動物的作文等。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采用與時代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正確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制定出符合學生的、有效率的教學策略。探究閱讀能夠使學生對課文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因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挖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學習潛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樣才能使閱讀教學發揮最大的作用。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