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冠雄
摘 要:如何提高高校物理課堂教學效率一直是一線教育工作者所要直接面對的問題,長久以來高校的物理教師在對學生的教學過程中一直施行填鴨式教學,不顧及理解能力較差學生的學習進度,造成了學生發展失去平衡,學生的綜合素質無法得到進一步發展。隨著科技的進步,信息技術也開始越來越多地走進我國高校的教育課堂,面對這種改變,高校物理教師應該從轉變教學思維做起,主動抓住時代的潮流,改變固有的教學模式,使教學手段呈現多樣化發展,進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關鍵詞:高校物理;教學現狀;即時通訊
現如今時代的發展方向是信息化、網絡化,作為教導學生知識的第一責任人,老師更應該明確時代發展的方向,幫助學生提早接觸此類內容。而通過改變授課手段的方式幫助學生明確時代方向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學生在此過程中既可以學習課程知識,又可以在學習課程知識之外走進網絡世界,使自身的發展能夠與時代的要求相接軌,進而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成為一名符合時代要求、教育目標的高素質綜合型人才。
一、現如今高校物理課堂的教學現狀
1.教師課堂教學手段重復,教學模式過于單一
物理課程因為其本身的學科特點所以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進行大量理論性知識的講述,所以,學生在進行學習時難免容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出現走神現象。但是這并不就意味著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為圖輕松而直接進行填鴨式教學,使用過于陳舊的講課方式、照本宣科似的講解課本。這樣做的后果只能使得課堂結構單調,不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造成課堂效率低下。
2.所舉案例過于陳舊,無法與現實實際相結合
部分教師存在著這樣一種狀況,那就是講課的過程中所列舉的案例過于陳舊或者是直接按照課本事例為學生進行教育,無法做到推陳出新、與時俱進。學生在進行案例分析的時候無法調動其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學習的主動性自然不會保持在一個太高的節點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特別是像物理這種理解性較強的學科,如果學生不能保持一種飽滿的學習狀態,其學習效果必然是要大打折扣的。
3.教師思想過于陳舊,無法適應時代對學生的新要求
教學思想直接關系到老師教學理念的施展以及教育方法的選擇,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須在進行教育工作的同時,提高自身的閱讀量,加大對于物理學科最新理論知識的儲備,使自身的思維能夠與物理學最新的發展方向相契合。但是,在現階段許多高校物理教師對此并沒有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只是單純地將理論對學生進行灌輸,不注重現實生活的聯系,無法讓學生對抽象理論產生一個具象化的認識。造成學生只能學到空洞的理論知識,在進行現實化的理論實踐時還是無法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造成了對所學知識的極大浪費,使學生無法滿足時代對其提出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時代要求。
二、如何通過信息技術提高高校物理教學的有效性及課堂效率
1.發揮信息技術的即時通訊性特征,使學生可以進行網絡學習
信息技術的突出特點就是高效、快捷,能夠使師生之間的交流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地可以進行學業上的交流。學生可針對自身不懂的地方隨時隨地地向老師進行請教,教師則可以通過信息化手段掌握每一名學生的學習進度,加深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在以后的教學與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打破師生間那層隔閡對于提高課堂效率具有十分顯著的意義。例如,在進行“牛頓力學三大定律”的學習時通過網絡教學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反復學習,可以錄制老師上課時的視頻并將其上傳到網絡,使學生可以在宿舍就能夠反復地觀看與學習。學生如果對其中的某個地方不懂、不明白、無法理解,比如,牛頓第一定律中關于物體在不受外力影響的情況下一直保持著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這條定義,就可以通過網絡軟件為學生進行講解,使其明白其中的含義,即存在一質點,這個質點的位置與其他的質點都保持著足夠的距離,那么就可以說這個質點作勻速直線運動或保持靜止狀態。當信息技術充分走進高校物理課堂之后,老師的部分教學任務甚至可以由網絡信息技術代替,通過互聯網上充足的信息量幫助學生加深對于所學課程的理解、鞏固、復習、預習等,使學生對課程的理解程度不會因為課堂教學的停止而停止提高。
2.將信息技術融入學生的課堂考勤,加強學生管理
首先,信息技術不僅可以幫助高校物理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幫助教師管理學生方面也可以發揮較為突出的作用,使學生的管理呈現系統化、體系化,防止因為人為因素而造成的灌輸疏漏。例如在進行課堂考勤方面,可以借助信息化系統的現代科技手段檢查學生的課堂遲到、早退、缺勤現象,幫助教師減輕工作負擔,可以將全部的精力集中在課堂教學中,不必因為要檢查學生的考勤情況而影響到課堂教學。其次,在學生作業完成檢查方面也可以發揮較為突出的作用,學生是否按時提交作業完全可以通過教學系統幫助檢查,避免因作業檢查不及時學生產生的僥幸心理。
3.通過信息手段豐富課堂教學手段
信息化技術給高校物理課堂帶來的另一項改變就是豐富了教育工作者的教學手段,可供老師選擇的教育方式變多,老師不必再拘泥于單一的教學模式,可以充分地挖掘課本內容,使課程知識的講解更加通俗易懂,進而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目的。在實踐教學的具體實踐中,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具體有多媒體的運用、網絡課堂的使用、網絡資源的共享等等。例如,在進行講解牛頓經典力學方面的講解時便可以充分使用信息化教學手段中的多媒體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的高效、便捷、全面的教學效果幫助學生理解其中較難以理解的部分。牛頓第二定律中有關六個性質的理解一直是學生所要著重解決的卻難以熟練掌握的內容,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便可以以視頻播放、資料展示、動畫演繹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同體性”“矢量性”“瞬時性”“獨立性”“相對性”“擴展性”,枯燥的理論知識對于抽象思維能力較差的學生理解是存在一定困難的,但是如果可以轉化為立體的三維展示就可以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建立起現實具象化現實依托,對教學效果的提升具有十分顯著的效果。
4.較長時間范圍內保持學生課堂聽課興奮程度
長時間進行物理學習,學生難免會因為精神疲憊而造成走神、精力不集中的現象,長此以往,學生的物理知識框架難免就會因為這些細小的缺漏而造成一個漏洞,對于學生以后的學習與發展造成極為不利的后果。信息技術的出現對于物理這種理論性較強的學科來說是一種極為重要的發現,在極大程度上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對緊繃的思維有一個放松的過程,不至于因為長時間高強度的聽課而造成思維疲憊。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已經是整個社會所公認的發展潮流,作為教師必須要抓住這個時代潮流,將信息技術實際應用到自身的課堂教學中去,并將其視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幫助學生綜合發展的一種有效手段來使用。實踐表明,信息技術給高校的物理課堂帶來的是巨大的效率提升,突破了因教學手段有限造成的課程結構枯燥,課堂內容單調的現象。因此,信息技術進入高校的物理課堂是一種十分有利的改變。
參考文獻:
[1]翟揚.淺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青年與社會, 2012(2).
[2]李霜爽.交互式電子白板在物理教學的優化應用分析[J]. 現代交際,2013(2).
[3]馮亮.試論如何培養學生對高中物理課程的學習興趣[J]. 現代交際,2013(3).
[4]王淑娟.利用計算機虛擬技術創建中學物理虛擬實驗室平臺[J].電子測試,2014(5).
[5]方作棋.巧用“最小系統法”排除不能啟動故障[J].科技視界,2014(1).
[6]隋東強.對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一點思考[J].現代交際,2014(1).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