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寧
摘 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國家為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21世紀人才而提出的極具遠見的戰略性決策。素質教育要求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體育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學生健康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心理特點;意志品質;人際交往
當代社會人才的培養不僅要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質和身體素質,同時還要有適應環境的能力、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力及自尊自制、敢于創新、敢于挑戰等方面的心理素質。而中學生正處于心理迅速發展并趨于成熟但尚未成熟的階段,這就要求體育教師探討體育教學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正確認識中學生體育教育與心理健康的關系,從而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注重對中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
一、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1.心理健康內涵
心理健康是指處于一定社會環境的個體,在高級神經功能正常的情況下,智力正常、情緒穩定、行為適度,具有協調關系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及性格。心理健康特別強調認知、情緒、人格及社會適應等四個方面。只有在這四方面協調完善健全的人才是心理健康的人。
2.當今中學生心理現狀及特點
(1)當今中學生心理現狀
因來自社會、學校、家長以及學生自身的消極影響和壓力,當今中學生面臨和遭受著以下四種心理問題:
①社會適應能力較弱
因學業繁重,學生很少接觸社會,一旦進入社會很難適應。另外,大部分獨生子女往往以自我為中心,與同學缺少團隊協作精神,責任心不強。
②人際關系處理較差
現大多數初中生有好勝、自尊心強等特點,一旦受到指責往往就會表現得十分固執,難以虛心接受批評,難以與別人坦誠相待。
③意志品質薄弱
隨著社會的繁榮發展,大部分初中生是獨生子女且家庭條件優越。很多獨生子女因為嬌生慣養,難以接受失敗或挫折,不能正視自己的錯誤或不足。
(2)當今中學生心理特點
中學生這個年齡階段正處于人生的“心理斷奶期”。這一時期,人在各個方面處于迅速發展的時期,情感等方面趨于穩定。但這一階段的初中生仍處于心理的探索時期。而體育教育作為一門特別的學科,能讓學生在運動中產生良好的情緒體驗,增強自我認同感,從而養成健康的心理素質。
二、體育教學對中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
1.體育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個性的培養并克服心理障礙
在體育教學中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具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進行培養。注重讓學生按照自身的想法去自由選擇,并給學生合理的空間去活動。作為體育教師必須利用課堂和課外的開放性、交流感情的直接性等有利條件,深入學生體育學習環境中去了解情況,用誠懇的態度、真摯的熱情與學生交談,啟發學生全面認識自我和正確對待各種問題。如為缺乏信心的學生選擇簡單易做的項目,如跳繩。這樣有助于幫助學生在運動中克服自卑感,樹立自信心。同時,針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教師應在教學中對這些學生進行心理調控,從而克服心理障礙。
2.體育教學注重鍛煉中學生的意志品質
體育鍛煉的過程往往具有艱苦、疲勞、緊張等特點。中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時總是伴隨著強烈的情緒體驗和明顯的意志努力。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設計集體性的體育活動,這些集團性的體育活動在要求學生充分發揮身體機能,技術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同時還要求大家同心協力,培養學生的集體協作精神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由此中學生的意志品質得以大幅度的提升。
3.體育教學注重提高學生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的能力
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培養與人交往,遵守社會行為道德規范,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融入社會。在體育教學中,競爭機制和比賽形式的引進有助于提高學生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的能力。
體育活動作為一種人與人之間相互交往的活動,能有效增加人與社會的聯系。在體育鍛煉和競賽活動中,特別是一些集體項目的競賽中,隊與隊之間的人際交往頻繁,可以增進為雙方增進友誼、發展人際關系。而且競爭可以加強學生實現目標的信念,若在競爭中取得勝利,并獲得了實現目標的經驗,學生可以產生滿足感,若沒有取得勝利,可以培養學生的抗挫折和打擊能力,并在失敗中獲取經驗。這些都有助于學生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足,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學生在體育活動中要求要服從教練,尊敬觀眾,團結隊友,并控制和約束自己的行為,這同樣有助于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社會公約和團體規范意識,加強自身的責任感和義務感。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改善人際關系,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4.課后進行個別咨詢和疏導
除了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中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在課后還有注重度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個別咨詢和疏導。教師在自身應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質、優秀的氣質、高尚的道德品質、融洽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的同時,切實提高自身的教育心理學素質,從而科學有效地對有心理困惑或問題的學生進行咨詢和疏導,認真分析和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從而使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個性得到發展,人格得以健全,促進心理健康。
總之,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進行體育知識的教學,還要在教學和體育鍛煉的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的教育。注重培養中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體育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全面發展的中學生。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