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曉
摘 要:課堂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新課程改革下,數學課堂教學的改革就成為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數學教學是一項比較乏味的活動過程,如何在這一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這幾年的教學心得,根據數學源于生活這一具體問題,把數學課變為生活課;通過探索、質疑把數學課變成探索課;經過合作交流,把數學課變成實踐課。
關鍵詞:教學新方式;生活課;探索課;實踐課
小學數學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很多時候仍無法擺脫舊的教學觀念的束縛,仍在其中停滯不前,面對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開展,結合本人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談談改變教學方式的幾點膚淺認識與設想。
一、源于生活,服務生活,變數學課為生活課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如果能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緊地結合在一起,那么,在他們的眼里,數學將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不再是食之無味的數字游戲。這樣,學生學起來自然感到親切、真實,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來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態度和意識。這樣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學數學、愛數學、用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索和應用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在生活中培養學生的數學判斷能力
由于數學知識本身產生于現實生活,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判斷能力就要把數學知識同實際相聯系,良好判斷能力的建立能使學生會用數學知識理解和解釋現實問題,并有意識地將現實問題與數建立起聯系,有助于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2.在應用中提高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
教師應該讓學生能在學習抽象的數學知識數學觀點后,利用這些來認識身邊的事物,解答一些生活中出現的實際問題,這就是數學學習很重要的一方面。
二、設置懸念,鋪設難點(臺階),變數學課為探索課
新課標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驗教材注重數學問題的探索性,題材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解決問題多樣化。我想這些做法都有利于促進學生形成探索性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新能力,引導學生建立探索性學習方式,使課堂成為學生自主活動的舞臺。
1.鼓勵學生積極發表意見,提出疑問
新的課程不需要“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而更多的是啟發式的。“工工整整、規規矩矩”這種思想似乎不再適合新的教育思想。只要他們提問,不管提對還是問錯,我們教師都對學生這種勇敢的行為報以鼓勵和掌聲,這樣才能刺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全方位、多渠道地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能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進而達到拓展學生思維的目的。
2.努力給學生創造提問的空間和機會
在教學中,如果教師能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維護其自尊,激勵其信心,學生就能充分發揮其主體性。
3.教師要經常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
很多孩子告訴我:老師,我覺得什么都懂啊,你讓我問什么去呀!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教師利用學生模仿能力強的特點,站在學生的角度給出不同的“問題”,他們有了模仿的樣板,假以時日他們肯定能實現從沒問題到善于提問題的大轉變。
4.抓住時機,適時解答學生的提問
對他們的問題重視,就高興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教師找機會自己解答,讓學生去動腦筋想方設解決,或是老師進行一點引導讓他自己解決,或是變一個人的問題為大家的問題,讓全班同學一起來探究、交流合作解答問題,凡此種種,解決問題的途徑不是唯一的,關鍵是教師應很好地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有效的解答,已此形成良性循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
三、互相交流合作,把數學課變成實踐課
小學數學教學源于實踐又回歸實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遵循學生主體性的原則,讓學生自己主動參與教學,達到師生互動在互動交流合作中學到新的知識。
1.交流合作
合作不僅是一種教學形式、學習方式和學習技能,對學生來說更重要的是一種生活態度,遇到問題主動去合作的意識。
2.活用游戲,學習有趣味的數學
活潑好動永遠是小學生的天性,應充分利用孩子的這一天性,讓他們在活動中,在游戲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新的知識,鞏固舊的知識。教師應該把一些教學內容很好地融入游戲中,變抽象知識為形象活動,讓小學生在快樂開心中掌握知識。數學教師應當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得將具體、枯燥的數學變得有趣。我們可以通過插圖給抽象的數學內容添上美麗、有趣的畫面或場景,可以通過童話故事,給抽象的數學內容加上動人的情節。我們還要有意創設新舊知識的矛盾,制造懸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我們要有意利用具體事例,如不計算就能抽象出新的數學概念,以此來展示數學內在的魅力,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
新教材、新觀念必須有新方法、新策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才能產生實質性的變化,新一輪課程改革才能更好地實施。
參考文獻:
[1]李小航.小學數學教學論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2).
[2]趙秀引.用新課程標準指導數學教學改革[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2).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