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迪
“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隨著物質文明水平的提高,整個社會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提高,因此藝術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如何辦一個開放的藝術教育,本文擬從五個方面談一談,以供參考。
一、教授者開放
現行教育體制中的授課者,都是學校的專業教師。我們也承認,職業教師有全面扎實的理論基礎,更有相當強的專業技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藝術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技能教育,在專業上有專長的人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更大的促進作用。如我們可以讓社區中的剪紙能手、民歌手、秧歌手等有一技之長的民間藝人或藝術家甚至學校中有一技之長的學生(以下稱為教者)走上講臺。這樣既可以彌補學校藝術類專業人員匱乏的難題,又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藝術的群眾性,更能提高學生的藝術技能和修養。
二、教育內容開放
現行教材的編排,為了保證其廣泛的適用性,往往帶有相當強的理論性和概括性。但是這種情況下則很難與各地區的實際情況相符合。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各種藝術形式的發展,普及情況肯定有很大的差別,像秦腔、京劇、剪紙等在各地的發展情況的差別就很大。因此藝術教育可以讓各地發展水平較高的藝術形式走進來,加入到學校的藝術教育中來,尤其是民族傳統藝術更應該積極地走進校園,走進課堂。這不但有利于藝術教育內容的擴充,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更有利于民族傳統藝術的發揚光大。
三、教育過程開放
現行教育體系中,藝術教育無一例外地都在校園內進行。其實藝術教育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部分,也可以走出校園,在田間、地頭、廣場上進行,這樣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教育了周圍的群眾,有利于提高整個社區的文化藝術水平,其社會效益不可低估。
四、教育成果開發
藝術教育的成果多年以來跟學生的試卷一樣只是留在學校中,供教師一看,給學生一個分數,就結束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其實,藝術教育的成果中還蘊涵著創作者和教育者的心智和勞動,如果將其束之高閣實在可惜,是一種巨大的浪費,也是對創作者和教育者勞動的一種漠視。事實上,藝術教育的成果像美術課,書畫作品,小制作,音樂課學會的歌曲、器樂演奏等都可以公開,讓學生家長、社區群眾參觀學生的作品,觀看學生的演出。一方面能提高藝術教育成果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能讓學生更自覺,更有成就感,也能豐富當地群眾的文化生活,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五、教育評價開放
現行教育體系中,藝術教育評價一般都是由專業課任教師選定方案進行,這樣未免比較主觀,有一定的偏見,而且評價過程簡單,評價結果呆板,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不利于學生藝術素養的提高。如果能讓群眾參與到學生的藝術評價中來,將學生的作品或藝術活動展現在他們面前,讓他們用自己的贊揚和掌聲來對學生的藝術教育成果給予肯定,這對學生的評價會更生動更有價值,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興趣的轉變會有更強大的推動作用。
藝術來自生活,來自人民群眾。因此讓藝術教育走上開放之路,對學生和社區群眾藝術素養的提高,甚至對當地社會的和諧發展會有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