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娟妮
摘 要:從中小學生的創造力方面進行了探討,揭示了中小學生創造力的本質主要是一種類創造,其思維主要是一種再現性思維,它的表現形式主要從個性、思維特征和成果來衡量,從而為發現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提供參考。
關鍵詞:創造力;知識積累;啟發式教學
當人們談到創造力時,總是將它和歷史上的那些偉大人物聯系在一起,認為只有作出了重大的發明或創作,才能稱得上是創造力。在他們看來,學生尤其是中小學生是沒有創造力的,即使有,也是鳳毛麟角。這種將創造力神秘化的看法不利于我們認清創造力的本質,也不利于我們開展創造教育。
學生的創造力就是指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產生出自己認為新穎、獨特、有價值的成果的智能品質。在這里,將評價者變為學生自己,是因為學生的在校學習主要是繼承性的學習,內容是前人早就發現的,而對于學生自己來說卻是新的。
一、中小學生創造力的內涵
對于創造力的理解,心理學界和教育學界的說法很多,其定義舉不勝舉。但歸納起來,主要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界定的:
1.從創造產品來看
2.從創造的過程來看
3.從創造的個體來看
二、中小學生創造力現狀
由教育部、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歷經一年多的全國青少年創造能力培養系列社會調查于4月13日公布了調查結果。結果表明,我國青少年創造能力培養現狀令人堪憂。
對此,有關專家認為,全社會要從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和對國家前途負責的戰略高度重視、支持和促進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加強青少年創造力的培養工作。應以發展學生創造力為目標改革現行的教育內容體系。政府應增加青少年創造力培養方面的投入,全社會共同營造有益于青少年創造力培養的良好環境。專家還建議每年10月的最后一周作為國家“科技創新周”。
三、創造力資源開發的途徑
1.營造發揮創造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體制
2.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四、影響中小學生創造力發展的心理因素
1.創造興趣
2.自我概念
3.人際適應能力
4.心理承受能力及進取精神
五、中小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對策
富于生命力的教育是順應時代進步、服務于社會發展的教育。在計劃經濟時代,人的最高品質是服從,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人的最高品質則是創造。
多少年來應試教育幾乎把傳授知識作為教育的唯一目標,采用的教學方式一直是傳統的“填鴨式”“滿堂灌”。因此,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自身的個性和特長,扼殺了他們的創造力。創造教育同樣強調知識的積累,但是,更強調教給學生合理的知識結構,更強調對學生智力的開發,更強調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更強調啟發式的教學方法。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