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斌
摘 要:為了使小學數學課堂發(fā)生深刻變化,更加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因材施教,引導學生興趣,開發(fā)潛能,強化學生的動手動腦、自主探究的能力。
關鍵詞:思維;創(chuàng)新;質疑
現階段,隨著新一輪課改的實施,小學數學基礎課程的改革也在逐步推進。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小學階段,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引導興趣,開發(fā)潛能,近一步強化小學生的動手動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能力。
為了使數學課堂發(fā)生深刻變化,更加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逐步使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
引導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逐漸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方法解決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在生活中聯系數學,使數學問題生活化。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生活情境,探究一些生活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數學就在身邊,體會它的魅力和樂趣,這樣才能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的自主性。
二、注重調動學生的思維
學習的基本條件是學生的主動參與,調動的方法可以是先提出問題,引導他們積極思考,放權給學生。這樣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參與度才會提高,個體也能得到鍛煉和發(fā)展。
三、認真對待每一個學生
傳統的課堂,教師占主導地位,新課改應該轉變學習方式,減少機械模仿,強化民主、自主。對后進生也要認真對待,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關愛和鍛煉,有效組織課堂,減小兩級之間的差距,使每個學生都獲得發(fā)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大膽探究,深入學習,課堂才更有效率。
四、重視自主化的創(chuàng)新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多維化創(chuàng)新思維,啟發(fā)式學習,留給學生廣闊的空間,自主選擇渠道,達到探究目標自主化、探索方式多元化、課堂氣氛活躍化的效果。
五、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
學生通過質疑能調動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創(chuàng)新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想問、敢問、好問、會問的態(tài)度要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參與整個教學過程,獲得主動、全面的發(fā)展。使學生學會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疑惑,一步步達到問得巧、問得精、問得妙、問得有價值的程度。
總而言之,只有教師在教學中因材施教,多動腦筋,用心備好每節(jié)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才能提高課堂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劉文革.小學數學“引導學生自主建構”課堂教學模式芻探[J].教法教學,2011(11).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