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婉萍
摘 要:提高教學質量、積極配合教育部的改革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任務。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成才的主要途徑,它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做好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是培養現代人才的關鍵一步。
關鍵詞:授課內容;主體地位;課堂提問
語文在所有教學科目中占的比重是比較大的,而且語文對于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更是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所以做好語文教學是老師的重要任務。作為語文教師,尤其是高中語文教師,需要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完善課堂改革,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動力和激情,促進學生語文能力得到進步和提高。
一、精心準備授課內容
授課內容是課堂的關鍵部分,要做到完善課堂改革,就必須從這里入手。新改革不僅要求在學習質量上提高,還要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在高中語文授課內容上必須做到通俗實用、直觀感悟、意義深刻。例如在學習散文單元時,選取一篇或兩篇典型的文章精講,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及川端康仁的《花未眠》,在學習現代詩歌時選擇舒婷的《致橡樹》等等。老師一定要選擇有代表性的課文精講,這樣才能使課堂改革更加完善。
二、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改革的開放性與實踐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但是各種教學方法必須堅持學生主體地位的宗旨。新課程改革要求老師不再是知識的所有者和傳授者,而是引導者,所以老師應該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變為主動思考的方式。高中語文課本中的內容對將要參加高考的學生來講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在課外學生也要多讀些文章。不管在課堂上還是在課下,老師都是學生的引導者,而不是將知識或者學習感悟直接傳授給學生。為此老師可以推薦學生讀一些課外讀物,比如《讀者》《時文選粹》《百家講壇》等等,以豐富學生的閱讀量,將學生培育成多方面的人才。
三、巧妙設置課堂提問
問題的設置會引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可以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對于一些問題說出自己的理解再加上老師的講解會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另外,這些問題需要老師做到“巧”字,因為這樣才可以達到效果。
總之,“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授課過程中,老師不僅要做到這些,還要經常思索和總結怎樣做才能對課堂改善效果有益,對語文教學更有幫助。
參考文獻:
[1]梁燕萍.中職語文教學改革探討[J].機械職業教育,2009(10).
[2]彭春霞.推進高中語文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J].云夢學刊, 2008(S1).
[3]顏春生.芻議高中語文中的人文精神培養[J].考試周刊, 2009(25).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