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 閆彩紅
[摘 要]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組成部分,從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角度審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標決定了必須堅持教師的主導地位;大學生的學習特點決定了必須積極主動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各種社會思潮;人的理想信念形成特點決定了應注重隱性日常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關鍵詞]意識形態建設;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4)05 — 0149 — 02
鄧小平同志曾說“最重要的是人的團結,要團結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我們過去幾十年艱苦奮斗,就是靠用堅定的信念把人民團結起來,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奮斗。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凝聚力。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一切”。 〔1〕共同的理想信念是一個民族為了共同的目標奮斗的精神動力,青年是一個民族未來的希望,大學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關系我國未來發展的重要工作。
一、我國意識形態建設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在邏輯聯系
1.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必須不斷探索新途徑
意識形態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范疇。社會意識指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全部社會精神現象的總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哲學、道德、藝術、科學、宗教等,社會意識中屬于上層建筑的部分被稱為意識形態,它是系統的反映和自覺的服務于一定經濟基礎的思想體系。當前國際國內形勢錯綜復雜,各國都在旗幟鮮明的宣傳本國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就要求我國必須加強主流意識形態建設,而在新世紀,不斷開放過度下,民眾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多元的社會意識,因此要求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必須不斷探索新途徑,尋找新方法,抓住民眾出現的思想領域的重點問題,充分利用各種條件開展。
2.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組成部分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文件為新世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指明了方向。文件清楚表明了以下幾點內容:第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第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是使大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認識國家的前途命運,認識自己的社會責任,確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第三要積極引導大學生中的先進分子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確立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念。2009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指出: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全黨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中之重,教育引導黨員著力增強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懈奮斗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廣大人民團結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之下。2013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中指出廣大青年一定要堅定理想信念,中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應該牢固樹立的遠大理想。
理想是人生道路的指明燈,信念是為實現理想百折不撓的精神,作為大學生,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個人發展成才的必備要素,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的精神狀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根據以上文件精神,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標應該包括以下三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和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念。其中,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和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念是為大學生中的先進分子提出的要求。三個目標具有層次性同時又是辯證統一的,其基礎都是愛國主義,因此愛國主義教育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占據關鍵位置。同時,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鮮明的政治導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是其中的主要內容,從而,理想信念教育是關系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我們應從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角度來審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二、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標決定了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須堅持教師的主導地位
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要讓他們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共產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這涉及到了十分豐富的理論內容,涵蓋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些也就是當代中國的主流意識形態。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標任務就是讓教育對象認同主流意識形態,并形成堅定的理想信念,而要完成學生“信”的任務,首先要讓學生完整準確的理解其中的理論內容,即要先讓學生“知”,這就必然要對學生進行相關理論的宣傳和灌輸,這是理想信念教育能否具有實效的前提,因此理論灌輸是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環節。基于此,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應包括科學、完整、準確的相關理論灌輸。而確保理論灌輸內容的科學性、完整性、準確性就必然要求堅持教師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主導地位。
三、大學生的學習特點決定了理想信念教育必須積極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各種社會思潮
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充分尊重大學生的主體性,從大學生的群體特點入手來尋找理想信念教育的合適途徑。大學生的年齡普遍在20周歲左右,經過小學、中學的知識積累,已有了一定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具備年輕人好奇、好強、叛逆的特點。學習方式上也呈現出群體的獨特性。
在學習態度上,大學生對待新信息不會一味的吸收接納,他們能根據自己原有知識對其進行整理,有選擇的吸收或排斥,形成自己對信息的建構;在學習內容的選擇上,他們不會完全按照教師或顯性教育的要求只關注指定的學習內容,他們能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傳播的渠道獲得自己感興趣的一切信息,而且網絡的普及使得信息獲取方便快捷,大學生可接觸的信息是豐富且多樣的。在學習管理上,大學生已不完全依賴來自外部的強制管理,已經具備一定的自我管理的能力,能根據自己的需要調整學習時間和學習狀態,相反,越是強制的干涉他們的學習狀態越會適得其反。在學習的價值取向上,大學生呈現多元的傾向,有的為了獲得證書、有的為了興趣、有的為了獲得別人的認可,有的為了追求真理,不同學習價值取向最終會導致大學生在長期的發展中逐漸分化。但無論哪一類學生,可以肯定的是大學生已經越來越明確自己學習的目的。
大學生學習上的特點體現了大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越來越強,這就決定了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時,單純的理論灌輸無法取得理想的結果,必須尊重大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當今世界是一個多國并存、兩個社會制度共存的世界,每個國家都會通過網絡、廣播、電視、電影、報刊等媒介宣傳自己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公民的政治興趣、政治傾向、生活方式、價值取向等各方面都必然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當今世界也是一個開放的世界,國家之間、不同社會制度之間、黨際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多,加之信息傳播的速度越來越快,我國大學生不可避免的會接觸到來自其他意識形態的影響和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以主動的姿態應對當今社會上的各種社會思潮,不能回避。結合大學生的學習特點,理想信念教育的任務應是積極的、主動的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其他國家的政治教育和意識形態,搶先向學生介紹不同國家的意識形態,讓大學生最初就接受到正確看待不同社會思潮和意識形態的較為科學的觀點。而不是在大學生在受到不同意識形態侵蝕出現問題時才被動應對。而這種積極主動的姿態來源于自信,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自信。在這樣一種主動分析各種社會思潮的過程中,引導大學生最終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念,才更符合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思維方式。
四、理想信念形成的特點決定了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應注重隱性日常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理想信念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讓教育對象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實現從理論的認知到內心的信仰從而形成自覺的行動,從理論的認知到內心的信仰的跨躍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難點,突破這個難點的關鍵在內因,即教育對象本身是否對外界刺激產生積極的回應。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一個人堅定的理想信念無法通過外部灌輸獲得。換句話說,一個人能否形成堅定的理想信念,教育的任務是如何激發和培養,因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任務在于激發教育對象對外部因素的回應與共鳴。
理想信念教育的對象是人,人的本質在于其社會性,引起人思想變化的外界因素包括文化背景、教育環境等,在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中,能做到的就是通過有意識的調整教育環境來實現教育對象由“知”向“信”的飛躍。對于高校中理想信念教育的微觀教育環境而言,主要包括以下要素:日常的教學活動、課外活動、師生關系、生生關系、校風、學風。這眾多要素形成一個整體,共同對大學生的思想產生影響。人是一個動態發展變化的人,理想信念教育要取得實效,必須對教育對象施加持續的影響,因此,理想信念教育應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只有通過持續的、有目的、有組織的、有計劃的影響,才能取得實效。因此,理想信念教育要注重日常教育,充分挖掘日常教育資源,也只有將日常教育資源動員起來才能真正做到長效。大學生具有強烈的自主性,外部刺激如果運用不當會適得其反,不僅不能激起他們的共鳴反而引起反感,因此,日常教育資源中應注重隱性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如和諧的師生關系中理想信念堅定的教師的榜樣作用等。在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中,對隱性日常教育資源應進行有目的的梳理和整合,使他們能夠發揮強大的合力作用,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產生積極有力的影響。
〔參 考 文 獻〕
〔1〕鄧小平文選(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0.
〔2〕肖應紅.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及其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指導意義〔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11 ,(01).
〔3〕程剛.試論黨的意識形態發展歷程及經驗啟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02).
〔4〕黃亞玲.宮維明,關于近年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現狀分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11 ,(11) .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