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雯
摘 要: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考慮幼兒的學習興趣,以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積極性。教師使用趣味性的教學策略能充分調動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去探索實踐,從而體驗美、感受美、創造美。
關鍵詞:情境;探究;趣味教學
著名幼兒教育家里德說:“如何保存幼兒的創造力,并使之將來與幼兒的成熟心智合而為一,這可以說是藝術教育的特權之一。”從幼兒美術教育最重要的使命這一角度來講,教師應透過各種表現活動,運用趣味性的教學手法去保護幼兒在認知和思維發展方面所表露的創造力的幼苗,并讓它茁壯成長,使之成就一個完整的個體。
一、創設輕松情境,培養幼兒的探究意識
課堂情境是對師幼雙方的一種刺激模式,創設良好的課堂情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要求,結合幼兒的實際水平,通過創設適宜的課堂環境氛圍和特定的教學情境,使幼兒在情緒上受到感染,情感上產生共鳴。
1.呵護好奇心,激發創作感
幼兒對繪畫所表現出的新鮮感和好奇心會使得幼兒集中心智于表現活動,這樣可以使幼兒從活動中得到充實感與滿足感,也能提高自我表現的信心,在繪畫中幼兒能如魚得水、淋漓盡致地進行藝術表達。
例如:在小班美術活動“車輪滾滾”中,首先出示各種玩具汽車圖片,一下子吸引了小朋友的注意力,接著引導孩子用玩具汽車車輪蘸滿顏料,隨意在馬路紙上來回開。有個活潑的小朋友在交叉的車痕中用積木拓印,說這是高樓大廈;又有個小朋友用手指點畫,說這是花花草草。這樣畫面一下子豐富了,呈現出色彩斑斕的效果,與此同時,繪畫技能也被孩子隱性接受了。
2.游戲中歡樂,繪畫中習得
幼兒生活中的各種活動都是“游戲”,游戲教學是幼兒教育的出發點,主題繪畫教學活動不是任由幼兒自己的趣味與好奇而進行的活動,而是不動聲色地把繪畫目標融合在其中的教學,因此,教師的教學重點是運用游戲展示情境策略,縮短圖像與真實的距離,讓每個幼兒都能活潑而專注地參與充滿情趣的游戲。
例如:曾經執教過一節課“我和葉子做朋友”,有拓印、裝飾、暈染環節,在設計的時候,教師以游戲情節貫穿始終,將繪畫技能自然而然融入游戲中,首先請小朋友給葉子拍照(拓印),再打扮葉子(裝飾),可以添畫裝飾也可以點畫,最后玩下雨了的游戲(餐巾紙暈染),這樣很好地體現了幼兒玩中畫、畫中樂、樂中學。
二、采用趣味教學手段,充分激發幼兒的表現力
趣味性教學的實質是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去獲得知識,在愉快中鍛煉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從而實現幼兒體驗成功,激發學習興趣為目的的教學。
1.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法培養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教師在美術教學中,可利用多種形式和方法進行輔助教學,如充分利用展示掛圖、照片、美術作品技法示范及放幻燈片、影片等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充分調動幼兒視覺、聽覺的感受,創設情感教學的氛圍,從而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欲,增強幼兒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象能力,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初次帶小班繪畫活動“動物狂想曲”,感覺幼兒開始都有畏難的情緒,這是對畫畫缺乏自信的突出表現,于是教師播放相關動物圖片,一起參與幼兒的繪畫,有時候甚至抓著孩子的手畫,這樣既解決了孩子的無助又緩解了他們的緊張情緒,當他們的緊張心理和消極心理逐漸消退后,才放手讓他們自己涂鴉。
2.運用個性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幼兒趣味性的表達
“我不知道要畫什么。”“我想不出來。”“我不會畫。”“你畫給我看。”這些都是美術活動“小魚游游”中聽到的話,教師提供顏料讓幼兒手指點畫小魚身體再添畫水草,很多幼兒都說了以上話語。教師及時調整,在畫紙上畫好水草和石頭,讓幼兒在空白處畫小魚,既降低了難度又豐富了畫面背景,幼兒專注于小魚的創作,再也沒有人提及不會畫。
幼兒繪畫應是快樂而認真的,培養創作和鑒賞能力和興趣,教師應適時、合理地把握運用趣味的教學策略,不能操之過急將繪畫技能和技巧強加于人,讓幼兒自發主動暢游在繪畫的海洋里,用富有創造力的大腦和靈巧的雙手去描繪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
參考文獻:
[1]王守恒,査曉虎.教育學教程.安徽大學出版社,2003.
[2]吳東梁,樊學川.普通中學美術課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尹少淳.初中美術教學策略.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