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翠花
摘 要:在當前生物學教學由于種種原因而走入低谷的情況下,江西省教育行政部門果斷作出決定,從2014年起,生物列為中考科目。這無疑是生物學教學一個新的生長點,它對吸引更多中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推動生物學教學改革等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計劃;學習方法;聯系實際;動手能力;心理調節
要在一年的有限時間內,做好新課學習和復習迎考,擺在每位學生面前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那么如何解決時間緊、任務重的難題,取得較好的效果呢?筆者覺得下面的一些做法值得各位學生借鑒。
一、制訂比較系統的計劃
進入初中階段,生物學是一門嶄新的功課,要提高學習效果,不能靠“臨陣磨槍”,我們可以把學習分為三個階段來進行:
1.基礎學習階段
在這一階段中,學生可通過識記等方法,掌握生物學的基礎知識。生物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它既有與其他自然科學相同的地方,又有與其他自然科學不同的地方,有很多生物學理論要記憶。在記住了這些名詞、術語之后才有可能理解生物學的邏輯規律,即所謂“先記憶,后理解”。
2.深化提高階段
在記住了基本的名詞、術語和概念之后,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生物學規律上。充分挖掘教材的潛力,學會多方位、多角度地考慮和解決問題,并從中發現最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促進思維廣闊性、靈活性、創造性的發展。克服思維的封閉狀態和對知識的僵化理解,努力提高學習興趣。
3.復習迎考階段
進入九年級第二學期的下半段,中心任務是復習迎考,學生可在老師的幫助下,理清知識體系,查漏補缺。結合《生物中考說明》(考前兩個月由江西省教研室頒布)看書,著重看漏點知識、突出主干知識的復習,盡量都融入腦海中。同時,應整理以往的習題,著重看錯題,明確產生的原因,在頭腦中扎根,切忌在考場中再犯同樣的錯誤。
二、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自學能力
生物中考雖以中學教材為依據,但也涉及大量課外知識。如何在短時間內掌握較多的必需知識呢?我認為,關鍵在于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自學能力。學生可在每節課前先精讀中學課本的有關章節,然后按每一章的知識結構,把重要、基本的知識點找出來,列成提綱,使之一目了然。把大段敘述、解釋的內容理解、弄懂后略去,帶著問題閱讀相關資料。
學生在自習中,要先根據閱讀提綱縱覽全文,了解梗概。然后再精讀細讀,對資料中的重點和難點用筆圈點勾畫,并運用批注法在資料空白處批注提綱要點和感想,做到重點落實,在課堂上認真傾聽教師對這些問題和重點知識的講解。
三、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物課學習不僅要學生具備較為廣博的基礎知識,而且還要求學生有較強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學生要把生物學的理論知識與自然、生產、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這樣既有利于學生扎實掌握生物學知識,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聯系自然實際
如學完根、莖、葉的形態后,我們可到校園及周圍的風景區參觀考察一遍。有許多課堂上的疑難問題,如單葉與復葉的區別、花瓣的鑷合狀排列與覆瓦狀排列、松樹的長枝與短枝,經過對照實物,我們都會覺得易懂易記。
2.聯系生產實際
生物學中的許多原理都和工農業生產有密切的關系,學習這些原理時,就要注意用它們來分析、解決生產上的實際問題。例如,每年的春節前夕是市民購買花卉的高峰期,但若花期不遇,往往會影響花卉的價格。針對這一問題,可結合光周期理論提出解決的方法。
3.聯系生活實際
生物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關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聯系實際進行學習就更為重要。有些較難的生物學理論,也可用生活常識來幫助理解。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不但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培養能力,而且使我們不再覺得學習生物學只是死記名詞、概念,而是學有所用,這樣,學生學習生物課的積極性也更高了。
四、重視實驗技能的培訓,提高動手能力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強的自然學科。實驗使學生獲得了感性認識,深化了理論知識,也培養了學生的實驗技能,但中學生物實驗一直是一個薄弱環節。因此,在平時課堂學習扎實的實驗技能是取得好成績的一個重要因素。對一些簡單的常規操作,如使用操作顯微鏡、涂片的制作等,我們可以反復練習,熟練掌握。只有這樣,對考題中出現的實驗才能應答自如。
五、考試前進行知識整理和自我心理調節
1.知識整理
考前,課本、各種資料堆在一起就像一座小山,看到這些書,我們一般會心亂如麻。此時,關鍵在于做好知識整理工作,按一定線索進行比較系統的歸納,在心目中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輪廓:如顯微鏡的使用、光合作用、人體血液循環系統的組成等。對已經掌握的部分,只需“蜻蜓點水”似地加以瀏覽,對一知半解的部分,再做些簡明扼要的回顧復習。
2.心理調節
考前出現緊張情緒也是一種正常反應,復習時,望著各種資料都覺得沒有復習好,都想看,顯得六神無主。此時,學生首先要做到輕松自如,不給自己施加壓力;看一點電視播放的文體節目,聽聽音樂;學習一些克服心理緊張的技巧;完成一些比較容易完成的短期任務,培養適度的成功心理;鼓勵自己“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發揚奮力拼搏、百折不撓的精神,始終保持“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以100%的努力去爭取”的精神狀態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