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連鳳
一堂成功的思想品德課,猶如一篇完美的文章。既讓人受益,又讓人回味。縱觀那些成功的課堂教學都有一個共性——十分注重課堂導入的設計。因為成功的導入能一下抓住學生,打動聽眾,使人精神集中,引人入勝,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誘導要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以激發學生情感因素為抓手。然而,成功的導入應該符合哪些要求呢?筆者認為應該突出以下幾點:
一、材料要新
新材料富有時代感,與學生零距離接觸,才易于引起情感共鳴。比如,《透視追星》一課的導入,大部分老師都是通過展示明星偶像的風采來引入主題。但是如果展示的明星偶像是張曼玉或是陳真的扮演者梁小龍,學生陌生且年代久遠,就不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很難激發學習興趣。若選取姚明、李連杰、成龍、袁隆平、劉謙、周杰倫等明星的風采,效果就很不一般,學生都能娓娓道來,說出他們姓甚名誰、子丑寅卯來。
二、設計要巧
巧妙的設計既能激發思維,調動積極性,給人耳目一新之感;更能起到欲擒故縱、豁然開朗的效果。諸多巧妙的導入,不但給人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而且讓人回味無窮。如《剖析從眾》的導入:“上課”“起立”“老師好”“同學們好”。進行一般禮節性的問候之后,老師突然抬頭望著天花板,同學們也跟著望著天花板。一陣愕然之后,老師提出“同學們為什么看天花板?”“這是一種什么現象呢?”這樣就巧妙地運用“老師驀然抬頭看,學生也跟著抬頭看”這種簡單而又平常的舉動來點出“從眾現象”。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水到渠成地導入了課題。
三、要切入主題
所謂主題,就是貫穿教學內容、題材的基本問題、基本觀點,也就是經過教師對教材的閱讀、體驗、分析、研究,并通過對教材的提煉而得出的思想品德教學的結晶。新課的導入既要注重形式,也要注重內容。不管形式還是內容都要切入主題,不能華而不實,嘩眾取寵,也不能冗長復雜,牽強附會,深奧難懂。如講“善交益友”時,老師先讓學生欣賞臧天朔的歌曲《朋友》,然后出示臧天朔因與朋友打架而鋃鐺入獄的鏡頭,接著提出“臧天朔成也朋友,敗也朋友,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從而非常準確地導入課題——《善交益友》,可謂有的放矢。
四、善用語言技巧
思想品德課的說服力、感召力極大部分來自于教師授課的語言力度、語言技巧、語言風采。教師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能放下“學究”的架子,收起習慣板著的面孔,善用與課堂教學相融洽的肢體語言、情態語言,把知識的情與景用顯見的情態、肢體、文字語言表達出來,既直觀又形象,既活躍氣氛又引起學生的共鳴。所以有人說,親和的語言如涓涓細流滲入心田,激情奔放的語言讓人熱血沸騰。如“從容應考”的導入中,老師可以連用幾個提問:你們下節課是英語課嗎?你們的英語老師是xx老師嗎?你想知道英語老師向我透露了一個什么信息嗎?(故悄悄地說:下節課考試!別說是老師告訴的喲)聽到這個消息,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呢?突然話鋒一轉:別怕,今天讓老師教大家“從容應考”的絕招。抑揚頓挫、親和而有張力的語言,一下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又產生了情感共鳴,順理成章地導入到了新課的教學中。
當然,要達到這種要求并非一蹴而就之事。如何實現這種要求,在課堂教學中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需來源于不斷學習,來源于自身素質的提高,更來源于對學生的愛。所以,筆者認為教師還必須樹立以下理念:
1.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學到老,活到老。學習是提升境界、提高本領、做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要做好組織教學,必須要有過硬的本領,必須更加重視學習,不斷給自己“充電”。現在,思想品德教師不僅需要扎實的專業知識,而且要涉獵廣泛,視野開闊。如果老師不加強學習,就很難與時俱進,適應新時期的教學,更不要說高超的導入了。就拿“追星”來說吧,如果老師對當今明星一無所知,知之甚少或是一知半解的話,師生之間就很難實現互動,產生共鳴了。
2.發揮集體備課的作用,博采眾長
筆者認為集體備課有很大好處,第一,集體備課集多人的智慧與經驗于一體,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第二,有利于教師的揚長避短,有利于教師在高起點上發展。提高教學水平和業務水平。第三,促進教師間的團結協作,營造輕松愉快的工作環境。
俗話說: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院。只有搞好集體備課才能提高整體教學質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集體備課是虛心求教,博采眾長的有效方式。導入方式多種多樣,各顯神通。所以,只有最好的方式才能達到最理想的效果,因此產生出眾多生花妙筆的導入。
3.要熱愛思想品德教學
興趣是一種高尚的情操,是打開成功大門的金鑰匙。“只有愛之深,才能研之切。”縱觀那一堂堂成功的導入,都可以看出傾注教師們無數的心血與汗水,甚至是多位教師智慧的結晶。同時,也使我們的思想品德課堂有聲有色,生動有趣,師生互動相得益彰。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我們用心有意,就能設計出有效的導語,給我們的課堂教學添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