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琰
化學教學離不開實驗,通過化學實驗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對課本的理論知識加深理解,同時在實驗中還能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其良好的思維品質以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因此,實驗對化學學科的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日常教學中應該加強實驗教學這一環節。
那么,如何有效地進行化學實驗教學就成為值得深思的話題,經過幾年教學經驗的積累和對所教學生的深入了解在這里談談自己的一點見解。
一、打好學生的實驗基礎,使其能正確地進行實驗操作
首先,讓學生能正確認識一些重要的實驗儀器,如:試管、量筒、燒杯、玻璃棒、鐵架臺、膠頭滴管、錐形瓶、酒精燈、集氣瓶、漏斗、容量瓶、滴定管、蒸發皿、坩堝等。對于這些儀器不僅要能知道其名稱還要掌握其正確的操作方法。在教學中,我發現有個別學生對于滴定管的讀數容易出錯,容易和量筒的讀數的方法混淆,所以在講解時應讓學生明確滴定管構造上與量筒的區別,把滴定管的讀數方法與量筒的讀數方法對比起來講,學生就不容易出錯。
其次,讓學生學會觀察實驗現象也很重要,比如,要通過實驗探究化學反應速率的快慢,可以指導學生通過觀察反應中氣泡冒出的速度或溶液顏色的變化快慢,或固體質量的變化快慢等來判斷一個反應進行的快慢程度。
除了以上,還可以在課堂上強化演示實驗,可以一邊講解一邊演示實驗并指導學生觀察現象。最好能將教師單純性的演示改為有學生動手參與的實驗,師生一起合作完成。這樣做不僅培養了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觀察能力,也鍛煉了他們大膽、細心、勇于表現的良好品質,同時也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情感與默契。
二、增強實驗的探究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化學教學中有較多的驗證性實驗,通過完成這些實驗,學生對化學實驗有了一定的經驗積累,在此基礎上要注重引導學生有意地去設計探究性實驗,這有利于學生思維品質的提高,從而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要實現這一目標,可以先從分組實驗開始,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組內分工合作完成自己的探究實驗。比如,要探究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包括濃度、溫度、催化劑、固體表面積等,這些因素如何影響化學反應速率,讓各小組自己設計實驗探究其中的一個因素,自己選擇適合實驗的儀器和藥品,動手操作完成實驗,然后將各組的實驗結果做以匯報。實驗的成功會帶給學生無比的欣喜,學生會倍加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自己實踐得來的知識記憶更加深刻,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得以提高,學生對于課本知識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在潛移默化中也養成了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
當然,對學生在自己動手的實驗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差錯教師要及時指正,以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三、課堂增添趣味實驗
在課堂教學中,有時為了調節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消除學生學習中產生的困惑,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補充一些有趣的演示實驗,對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將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學“原電池”時,可以在課堂上補充做水果電池這一趣味性實驗,在學“氨氣”時,可以做美麗的噴泉實驗,等等。
四、實驗教學與多媒體結合
有些實驗課堂無法操作完成,需要借助多媒體,如:壓強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等無法在課堂上演示的實驗可以借助多媒體完成,這樣既直觀又生動,還能擴大課堂容量。
總之,在實驗教學中,只要教師懷著強烈的責任感,注意探索實驗教學的規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教育氛圍,便能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以提高,從而使知識與能力同步增長。
編輯 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