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妹英
每次新接一個班,總會發現有許多學生對數學課充滿厭倦,上課無精打采,昏昏欲睡。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學生對數學課如此煩躁呢?我決定在學生中來個問卷調查。于是給學生出了這樣一個題目:《我心目中想要的數學課堂》。結果出乎意料,學生的答案精彩紛呈,發人深思。每讀一個答案,我的腦海中便會出現孩子的面容,或得意,或著急,或高興,或生氣,讓我仿佛親手觸摸到了那一顆顆柔軟并對知識有著強烈渴求的心。
生1:我會有很多問題要問您,您最好不要批判我,給我耐心地講解呀。
生2:老師我想對您說:數學課上要有游戲、有比賽,課堂作業少一點,回家不用熬夜做作業。
生3:最好每節課都用上多媒體課件,這樣能吸引我們的眼球,聽起來也認真,我就會學得很快。
……
一段段文字猶如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躍然紙上,催促我不斷地問自己:他們期待什么樣的數學課堂?是精致?是生動?是有條有理?還是詼諧幽默?今天,我終于找到了答案:享受快樂數學課堂,是我們共同的向往啊!那么,怎樣讓學習成為學生的快樂之旅呢?
一、重視操作實踐,使數學課堂富有生活情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睂嵺`操作學習活動符合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認知水平和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學生只有親歷知識的發現過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課堂上安排學有效的操作實踐,可以使教學充滿生活情趣,并能發展學生思維,優化認知過程。
在教學四年級下冊“找規律”一課,我進行了有益的嘗試。這節課主要是引導學生探索兩種事物進行簡單搭配的規律。我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制作了電子白板課件。第一層次買娃娃配帽子的例題,我讓學生到電子白板屏幕上親自移一移,體驗搭配。學生從無序搭配到自然產生有序搭配的需要,到最后有序、不遺漏地搭配。整個過程,學生始終處在好奇和探究的激情中,再加上課堂上特別重視學生的交流匯報、同學們之間的互相補充、完善,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很快掌握了搭配的方法。接著在引導學生找規律的時候,創設貼近生活且學生喜歡的情境:找搭配衣服的方法。先給每人準備男生衣服和褲子的圖片,讓學生搭配,小組討論找出搭配規律;再出示女生的服裝,提出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即沒有實物怎么辦?引導討論得出:用圖形代替實物,或用符號代替實物。通過操作體驗有效地實現了由實物搭配—圖形搭配—符號搭配的跨越。整節課可以說師生互動、心靈對話、個性飛揚,是孩子們體驗的共享與心靈的共鳴,這樣的課堂使師生真正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
二、重視游戲的創設,使數學課堂充滿靈動色彩
游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寓教于樂,將有利于他們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例如,我在教學“秒的認識”一課時,課前設計了一個新穎的游戲“誰是長音王”拉近了與孩子們的距離,讓學生嘗試大叫一聲“啊”,看誰“啊”的時間最長。其實也為后面“估一估”的環節埋下了伏筆。這堂課生動有趣,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聽一聽、看一看、數一數等,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激發了學習興趣,分散了難點。給孩子提供了自由感知的機會,使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體悟,課堂也隨著游戲活動變得靈動起來。
三、重視多媒體運用,使數學課堂充盈生機活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適時恰當地利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可以使抽象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具體、清晰明了,讓學生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小學數學課堂充滿色彩和活力。
例如:在學完“筆算除法”后,為避免單一枯燥的數字練習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我利用多媒體課件為他們創設了“幫小猴子回家”的游戲活動,收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設計如下:
師:天黑了,小猴子要回家,卻被路上的大石頭擋住了去路,你能幫它們回家嗎?
(多媒體課件展示:小猴子回家的路上,有4塊大石頭,點擊每塊石頭,會出現一道筆算除法題)學生興趣盎然地參與練習,每做對一題,小猴子就向前跳一步,直到小猴子到家,屏幕上出現一個大大的笑臉,加上雷鳴般的掌聲,獎給動腦思考、認真做題的孩子們。
這樣的設計,讓學生主動參與了課堂練習,輕松愉快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充分體驗了數學學習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享受學習成功的喜悅。
四、重視激勵性評價,使數學課堂煥發生命力
新課標明確指出: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是評價的主要目的之一。在教學中,教師要恰到好處地運用激勵性評價手段,通過豐富多彩的評價,給予學生適時、適當的鼓勵、表揚、贊許。如:一個微笑、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句贊同的話,都會使學生感到親切,情不自禁地愛上數學。
例如:教學第一冊中“20以內進位加法”的口算時,引入學生感興趣的“玩撲克”的游戲,把全班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每搶答對一個題目或想出一個不同的算法,這個小組就獲得一顆星星,到下課時比一比哪個小組獲得的星星最多。學生們沒有了以往數學課上的指令性操作活動,而是在他們喜歡的撲克牌游戲中,運用已有的經驗,大膽嘗試,積極探究,得出了不同的口算方法。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游戲中,在充滿生活情趣的評價中,玩得盡興,學得開心,激發了他們“樂學”的情感體驗。激勵性的評價給了學生學習的自信,激發了他們對數學的興趣,課堂正是這樣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在教學實踐中,我深深地感到學生的數學學習應作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數學奇境的探索與渴望。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該努力讓數學課堂變得快樂而美麗,使它成為一種享受,成為一種快樂之旅,這是我們恒久的、美麗的期待。
編輯 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