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炎
摘 要:學生寫作文喊苦,教師改作文叫累,高考作文千篇一律,不是無病呻吟,就是平鋪直敘,全然沒有一點個性、生氣。作文教學為何步入如此困境?
關鍵詞:閱讀教學;積累語言;豐富思想
個人認為,作為教學難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考試中作文的評分缺乏科學性。為了獲得一個起碼分而追求四平八穩,導致作文訓練猶如新八股,重技巧輕個性;因為評分主觀隨意性大,無論高考還是平時測試,作文成績高低與平時訓練多寡并不成正比,甚至訓練與不訓練無多大差異,從而導致平時作文訓練隨意。其次,作文應該是思想的閃爍,是情感的凝聚,是素養的匯聚。然而,思想的閃爍,素養的匯聚,不是一日兩日之功,而是需要長期閱讀的積累,需要勤于思考的創新,時間之長,讓學生難以見到立竿見影的成績;思考之累,令學生不愿開動腦筋苦苦找尋。再次,就是施教者的識見。很多老師自己不讀書,何能引導學生讀書;自己不作文,何能高效引導學生。手低眼也不高,作文本來就該是個性化的,可是,更多的時候我們卻是拼命地抑制學生的創新。沒有生活,沒有個性,沒有創造。以上種種,使得作文教學步入泥沼地。
思忖之,筆者覺得可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以高考作文閱卷改革為突破口,發揮考試的正導作用
作為考試作文,無疑對平時的作文教學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作文閱卷不加強對學生個性的賦分比,不鼓勵創新,那么,平時的作文訓練就自然走向程式化、套路化的培訓。所以,教育行政部門應該盡快著手研究作文評卷工作,使作文評分盡量科學、公正,對有內容,情感真摯,語言豐富,有個性創意的文章應該給予積極評價。
二、加強閱讀教學,積累語言,豐富思想,鼓勵有深度地閱讀思索
生活和閱讀是作文的基礎,而學生作文更多地需要閱讀支撐。在閱讀中揣摩語言,積累詞匯,豐富情感,增長見識,磨礪思想。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充分發揮圖書館、閱覽室的作用,讓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組織一些深度閱讀,如:學習了蘇軾的詞后,可以讓學生縱覽蘇軾的所有詞作之后,讓學生嘗試寫作蘇詞內容研究、貶謫在蘇詞寫作中的作用、蘇詞的藝術手法等等,這樣對作家就不僅有了感性認識,更有了理性的思考,為寫作儲備了素材。
三、加強作文的程序化研究,按照程序有條不紊地開展作文
從句,到段,到篇的訓練,修辭的訓練,結構的訓練,內容與多種形式的訓練。在寫作教學中,我們平時多是注重篇的寫作,而忽視句、段的訓練。結合平時的閱讀教學,做好句、段寫作訓練,為篇的寫作打好基礎。如:某篇文章反復修辭運用的好,就可以讓學生仿寫反復句,某篇文章寫景段落采用的是移步換景的寫法,不妨就及時訓練移步換景的仿寫訓練,學習了寫人的記敘文,就及時進行記人記敘文的訓練,而如果記人是采用側面描寫的方法,就進行側面寫人的單項訓練。做好這樣的單項訓練,為篇章寫作奠定基礎。
四、作文寫作堅持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相結合
堅持長短不限,言之有物,富有個性的評價。堅持先內容、后形式的訓練。在高中作文訓練中,我們既要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點對點的作文訓練,讓學生習得新的寫作知識,又要給學生更多地寫作自由空間,在每個星期的課堂作文訓練中,也應該將命題作文和自由選題作文相結合,用多種訓練方式,吸引學生的寫作興趣,給學生自由抒發心靈的機會。鼓勵學生課內作文課外練筆,對于練筆,給學生盡可能少的束縛,只要是原創,可以不限字數,不限篇數,著力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評價以積極肯定為主。
雖然作文教學是一個泥沼,但是,只要教師能用心積極思考,采取多種途徑、多種辦法,就一定能夠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有了興趣再遵循作文提高的梯級規律,進行逐點訓練,由點到面,學生的作文就能從拘束走向自由,達到抒發心靈,表達思想的自由境地,學生的作文就能呈現出創造的勃勃生機!
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