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書法藝術和陶瓷藝術是獨立的兩門藝術,但從古至今有著很深的淵源,陶瓷書法不但能夠體現書法結構具有的圖案性,也能發揮出中華文化獨具特色的裝飾效果。隨著陶瓷藝術的不斷發展和豐富,書法和陶瓷結合的樣式也逐漸增多,陶瓷書法運用陶瓷具有的材質美和書法具有的形式美,將文化形式和內涵自然而和諧地結合在一起,為陶瓷藝術開拓新境界。
關鍵詞:書法藝術 陶瓷裝飾 應用 影響
引言
中國書法是獨特的藝術,它運用毛筆體現出各種造型,抒發作者的感情。2000多年前,書法運用在陶器上,在歷代藝術家的創造下,陶瓷書法以形式多樣、創意新穎,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陶瓷書法用獨特的方式傳承文明、記錄歷史,在世界文化越來越多元化的今天,陶瓷書法成為繼承傳統思想、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方式。
一、書法藝術在陶瓷裝飾的緣起和發展
書法藝術出現在陶瓷上,最早開始于新石器時代的陶符,馬家窯文化、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大量陶器上都刻有鳥、魚、山等符號,這些概括力超強的優美、抽象圖案,奠定了陶瓷書法的基礎。
最早的陶瓷書法因為書寫工具的局限性,線條多為模仿和用刀刻畫為主,因為用這種方式刻畫出的文字筆畫比較滯澀、線條比較生硬。而經過模仿出來的字體單調、呆板,沒有太多變化,因此最能夠體現出陶瓷書法的方式還是直接用毛筆書寫的字體。毛筆書寫的字體穿插挪移、抑揚頓挫,筆畫流暢、神韻生動,同時陶瓷自身的特點,其材質的表現形式和普通紙張相比,增加一層獨特的意味。
書法作為藝術品出現,最早要追溯到秦始皇時由李斯撰寫的秦刻字,而后出現了隸書,漢時代創造了草書,三國時期行書和楷書得到了發展,在唐代,書法才真正運用在陶瓷上,這時書法藝術已經相對成熟,使得陶瓷書法一開始就的藝術層次就比較高。
二、抒發藝術在陶瓷裝飾中的應用
我國書法藝術已經有幾千年的發展歷史,書法在陶瓷的意境和構圖上發揮出巨大的作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歸納:
(一)書法藝術在陶瓷的裝飾上具有記載歷史、反映時代藝術的作用
陶瓷書法是陶瓷文化具有的重要特征,此書法和普通文字記載具有一定差異性。書法陶瓷款是特別講究的,其種類很多,一般能夠分為寄托款、花樣款、吉語款、人名款、堂名款、紀年款六種。其中紀年款就是運用不同的方式對陶瓷制造年代予以標示的一種款示。
(二)書法藝術在陶瓷的裝飾上具有平衡的作用
在陶瓷器皿的裝飾方面題跋書法能夠解決陶瓷畫面的平衡問題,此種平衡包括格式橫豎、字體形態(篆、隸、草、正)、字跡色彩濃淡或用墨深淺、器皿的左右和上下、畫面空間的大小等環節的平衡。例如陶瓷作品“夜讀圖”瓶,瓶子的上半部運用民間剪紙紋樣進行裝飾,下半部分就出現明顯的空當,讓人產生不平衡的感覺。所以在景物最高處的下邊運用書法藝術,這樣整個景物在設計和布局上就較為平衡,給人以平穩的感覺。
(三)書法藝術在陶瓷的裝飾上具有點睛、連續、襯托的作用
陶瓷器皿的裝飾通常來說具有深刻的寓意和深奧的意境,能夠運用警句、詩文來點睛,或者器皿的意境予以加深,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在運用書法進行構圖時,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詩意,進而提升陶瓷器皿的整體文化內涵。
連續就是“貫通”和“接氣”。為了讓陶瓷器皿在構圖方面更加具有靈活性,在裝飾時一般將景物予以分開,運用題跋等裝飾紋樣將圖案的左右、上下連接起來,讓裝飾畫面分而不斷、活而不散、具有氣勢貫通的神韻。
襯托是指書法藝術在運筆中的筆劃和墨色具有的形式感,陶瓷的裝飾紋樣可以運用襯托、錯覺、虛擬的方式來突出主題。例如在陶瓷圖案中放置印章、書法,雖然用裝飾紋樣來表示,實際是以文字代替圖案,進而成為裝飾紋樣中最為主要的組成部分。
(四)書法藝術在陶瓷的裝飾上具有虛實的作用
在陶瓷裝飾中文字是虛像的符號,雖然可以示意,但本身不代表任何具體事物,而墨跡卻是真實存在的,這樣有助于對陶瓷器皿進行構圖時能夠將景物的虛實進行互補和互襯。例如在陶瓷裝飾中,其圖案為古建筑,假設從體面上刻畫建筑物具有的質感,就會出現平板堵塞的現象,因此要運用輪廓線條來對此進行表現,其裝飾面積不能太大,否則就會削弱主體景物的氣勢。這時候只要在建筑空間內增加提拔,就會讓構圖感覺既不過虛也不過實,加之在書寫形式上予以變化,就會提高整個器型的美感。景致虛則字體實、景致實則字體虛,達到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的效果。
(五)書法藝術在陶瓷的裝飾上具有呼應的作用
陶瓷在構圖方面需要相互呼應,有時候裝飾實體很充實,但是沒有呼應感,如果在增加紋樣就會感覺累贅和多余,此時就要運用簽名和蓋章等少量文字來呼應,就會恰到好處地讓器型變得更加生動。經常看見藝術家在條瓷上點綴小景和小花,然后在上邊蓋印、簽名,就是起到氣貫神往,彼此呼應的效果。
三、書法藝術在陶瓷裝飾中的影響
(一)和其他藝術結合在一起,提高陶瓷裝飾性
恰當地運用裝飾能夠讓陶瓷作品更具美感。晶瑩釉面和精美瓷質給陶瓷書法帶來最樸實、最原始的裝飾效果,吸收不同的表現方式和裝飾形式,能夠讓陶瓷書法形成不同的效果,給陶瓷發展帶來影響。例如明八行、紅色灑金宣等方式,體現出祥和、富貴、典雅、喜慶的效果。吸收青銅器的紋樣;瓦當上的玄武、朱雀、青龍、白虎等,都能夠提高陶瓷的文化品位,或者運用浮雕的工藝來增強其具有的肌理效果等。
(二)提升陶瓷作品的形態美
陶瓷中題字、簽名等書法作品直接用筆寫在胚體上,因為陶瓷胚體和紙張的質感具有一定差異性,因此書寫效果比紙質的更好,更加能夠展現出書法字體的菱角鋒芒。在大量的瓶、枕、碗盤、罐等陶瓷實用器物中,因為他們擁有固定的外部形狀,進行運行筆畫時,具有特殊的美。在一行之中,一字之內,能夠體現出筆畫的呼應感,書法在進行通篇的安排時,體現出形式美。
(三)提高陶瓷作品的意境美
在陶瓷上運用書法藝術,不但是在形上進行裝飾,也要表達出一定的意境。書法本身就具有獨特的意境美,其意境美在外觀上依附在作品的形式美上,書法和畫之間具有統一而矛盾的關系,在虛實中體現出造型和線條的美感。但是書法具有更高的藝術境界,能夠體現出氣韻和神采等。從詞義上看,意境和道家哲學具有密切關系,陶瓷由于中間空虛,視為“無”的境界,只有“無”才能裝物,達到“有”的境界,形成“有無相生”的意趣,雖為靜物卻蘊含生機,展現出無盡的意境美。
(四)傳承中華文明
陶瓷書法最早是從唐代開始的,當時隨著制陶瓷的工藝的不斷發展,加之書法藝術成熟,大量詩文在陶瓷上開始出現,豐富陶瓷的形式和內容,不僅打破了繪畫和圖案的原有模式,也創造了陶瓷裝飾的新領域。因為陶瓷具有不腐朽性和難以被風化的特性使之成為文字書刻的材料。應該說陶瓷書法是歷史文明的見證者,陶瓷書法的產生和發展,顯示出中華文明的進程。
(五)對傳統文化和思想進行傳播
書法是文化的傳播者和承載著,用優美的藝術形式來承載豐富的思想內涵,讓人類的智慧跨越時空,啟迪未來。金開誠曾經說過:書法在現在傳統文化的范圍內是一枝獨秀,具有超強影響力,發展書法能夠推動文化的普及。書法藝術和陶瓷裝飾相結合,是發展和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第一在教育方面,增強職業教育,讓社會更加重視陶瓷文化教育。書法教育成為民族基本素質,很多人在對書畫藝術開展文化尋根、追本溯源的活動,這樣文化環境下,能夠提高陶瓷文化和書法文化之間的融合。第二陶瓷市場的逐漸繁榮,能夠激發創作陶瓷書法的熱情,同時書法會伴隨著陶瓷作品走進萬戶千家,傳播傳統文化。陶瓷裝飾和書法藝術在形式上予以結合,體現出渾然天成的美感。
結 語
總而言之,陶瓷裝飾和書法藝術具有緊密的關系,兩者間既有差異也有相似處。現在書法藝術在陶瓷制作工藝上的應用越來越廣,其形式向多元化方向發展,這就要求陶瓷設計師和藝術家對陶瓷藝術蘊含的文化內涵予以挖掘,對書法藝術的表現方式進行系統的了解和整理,進而在陶瓷裝飾方面得到更加完整、更加深入的理解,提高其抒情性和表現性,創造出能夠滿足消費者需要和時代發展的,更加具有審美價值和審美力度的陶瓷作品。
參考文獻:
[1] 史會娟.漢字在陶瓷裝飾中的發展與運用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2(13)
[2] 施國卿.論陶瓷書法美學在中國陶瓷史的地位[J].陶瓷研究,2011(03)
[3] 姜穎.談中國書法元素在陶瓷繪畫裝飾中的運用[J].商業文化(上半月),2012(04)
作者簡介:
王志遠,景東陶瓷有限公司,工藝美術師,研究方向:陶瓷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