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雁玲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
1.管理過于嚴格
在當下幼兒教育中,由于常規教育與常規管理過于嚴格,過早地運用小學生行為規范來管理,這樣忽略了幼兒階段是活潑好動、好奇、好問的年齡段,不應對她們過于嚴格。如:上課認真聽講,不許搞小動作,不許上課說話等等,這種管理方式限制了他們手腳的活動,不利于幼兒的思想發展。
2.教育內容、方式與幼兒認知能力不符
現在的幼兒園在教育方面過早地追求于知識的難度和知識的容量,沒有充分地思考幼兒所能接受的知識難度與理解能力,在中國許多幼兒園都提前滲透小學方面的知識。
3.課程設置不合理
在許多幼兒園課程嚴重“超載”,忽略了幼兒的身心發展,而且內容與培養幼兒興趣基本沒有聯系。甚至在某些內容某方面超出了幼兒的理解能力范圍,語文、數學、英語每天都至少一節甚至更多,每節課時長,超出了兒童所能承受的范圍,這種現象是由于家長的盲目攀比,希望在起跑線上快人一步的心理所導致,她們認為多了解一些知識,多知道一些方面可以為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二、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
1.影響幼兒的身心發展
幼兒教育小學化,按照小學的作息時間并安排各種活動,幼兒在教室里的時間明顯增加,休息時間明顯減少,很有可能使他們過度疲勞,還有可能導致他們的視力、骨骼等方面受到影響,孩子們活潑好動的天性也沒有空間展現出來,這樣直接導致了他們抵制上幼兒園。
2.影響孩子未來的學習情況
幼兒教育應該以輕松、愉快的方式去傳授知識,把培養孩子興趣放在首位,而幼兒教育“小學化”,強調的是語文、數學、英語等知識的傳授,如果每天讓他(她)們去面對那些枯燥無味的知識,久而久之會使他們產生厭學心理,這種心理會在進入小學后對于某學科產生的厭惡感非常強烈,產生厭學心理,這樣對今后的學習非常不利,有可能一直延續到初中、高中。
3.影響幼兒的人格
受到國家應試教育的影響,家長渴望培養神童,所以把,幼兒教育作為首要任務,并單方面填鴨式去灌輸知識,不考慮他們是否能夠接受與理解,這嚴重地影響了他們的心理,即使培養出來了神童,也不會是我們想象中的那樣,雖然他們的智力得到了開發,但他們的人格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三、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對策
1.樹立正確的辦幼兒園的觀念
國家相關部門應對幼兒園進行嚴格檢查,將不符合規定的幼兒園淘汰,將符合規定的幼兒園頒發辦園許可證,此外,還要進行嚴格的監督,一旦發現幼兒園教育方面直接或變相向“小學化”教育,應給予嚴格處罰。
2.提高幼兒教師的綜合教育
幼兒教師是孩子們的第一任老師,是幼兒的啟蒙者,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將影響孩子的成長與未來,為此,有關部門應對教師進行綜合素質考試以及專業知識測試,使教師樹立正確的幼兒教育觀念,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開發兒童的智力及興趣愛好,從根源上杜絕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
3.家長正確的幼兒教育觀念
我國目前的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主要原因是家長對幼兒教育觀念的錯誤理解,所以,需要幼兒園應對家長進行一些教育方面的講座,對他們講述什么是正確的教育觀,讓家長了解拔苗助長的危害。
幼兒是祖國的花朵,教育孩子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尊重孩子的人格,讓孩子回歸自然吧,讓他們自然成長。
參考文獻:
謝玉坤.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及對策[J].教育探索,2013(5).
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