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培
摘 要:幼兒教育作為整個教育體系的起始階段,是整個國民教育的基礎,因此,幼兒園的教學活動體系、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就顯得非常重要。自《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頒布至今,幼兒教育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幼兒園在對幼兒綜合能力的培養上有了長足的進步。然而,目前國內對于幼兒園教育的研究并不充分,對于幼兒園常規培養中的問題也缺乏概括性的總結。
關鍵詞:幼兒培養;幼兒教師;教學觀念
當前,幼兒園常規培養過程中存在著大量亟需解決的問題,導致無法真正做到幼兒教育促使幼兒綜合能力發展的目標。孩子正出于熱衷學習新鮮事物,模仿大人言行的時期,而幼兒教師是幼兒在幼兒園的學習生活中接觸最多的人,他們的言談舉止將會直接影響到幼兒習慣的養成。因此,在幼兒園日常教學和管理過程中,教師必須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好幼兒的典范。
傳統的教學觀念依舊禁錮著幼兒教師的思維,以教師自己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轉變。隨著幼兒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斷深入,要求教育過程中由“以教師為中心”轉換為“以幼兒為中心”。尤其是要求幼兒園在對幼兒的常規培養中必須根據孩子性格差異、水平差異的基礎上,強調做到課程目標設定的差異化。對于性格非常活潑好動的孩子,教師就可以為他設定些畫畫之類能夠鍛煉耐心的活動,對于過于安靜的孩子則應該鼓勵幼兒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幫助幼兒不至于造成太嚴重的性格分歧。
幼兒園常規培養的教學內容安排過于單一,忽視了對幼兒興趣的重視也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因此,無論是課程教學還是游戲設置都應該根據幼兒的年齡階段特點進行。幼兒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參與設定游戲規則,引導幼兒提出適合自身興趣的規則,便于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達到教學和游戲的目的。在進行角色扮演時,孩子對于好人和壞人的定位和分工有著自己的理解,比如,高大的孩子飾演好人,這和大人的思維是不一定啊,如果教師一味根據自己的意愿分配角色,就會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而且教師制定某個幼兒扮演壞人可能會傷害孩子敏感的心靈。
教育評價是既能有效衡量幼兒園常規培養質量,也能夠有效提高幼兒教師的教學水平和促進幼兒教師教育觀念的有效轉變,將會有效地推動幼兒教師教學經驗的增長。在進行幼兒教師教育質量評價時,必須注意對幼兒教師常規培養效果的教學評價不應當僅僅是看幼兒的學習效果,還應該根據幼兒綜合能力的提升效果做出相應、合理的評價。
盡管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幼兒園常規培養的重要性,但是,無論是政策的安排,還是政府教育專項資金的傾斜度,對于幼兒園的扶持力度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要求政府相關部門應該研究解決幼兒園面臨的種種問題,在教育政策上做到相應的扶持,整合優質的教育環境資源,培養優良的幼兒教師隊伍,豐富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內容,提升幼兒園常規培養的效果。
不好的園內環境將會對幼兒的心理成長和生理成長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害,而積極向上的幼兒園環境有助于幫助幼兒潛移默化地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還能夠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因此,幼兒園必須為幼兒提供一個健康向上、充滿陽光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在幼兒園常規培養中感受團隊合作的魅力,與人交流的魅力,引導幼兒成長為陽光向上的中國未來的中流砥柱。
如果幼兒園常規培養的過程中能夠注重并解決這些問題,就能夠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于孩子適應陌生環境有著深遠的影響,為幼兒一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