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成
“會休息的人才會工作”!近年來,很多學校只抓學習,認為學習好是最重要的事,因此,很多老師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補課”,給學生“開小灶”,很多家長利用周末時間無休止地讓孩子們參加補習班或者增加孩子的家庭作業,反反復復地做那些無重點的機械題。從而導致了大部分學生身體發胖,近視率也明顯提升,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身體健康。其實,學習應該做到勞逸結合,下面,作為一名從事多年體育教育工作的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參加體育運動,可以提高學習效率
體育運動可以提高身體素質,恢復人體疲勞。讓孩子長時間的死學習,效果只能事倍功半。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以使青少年的神經細胞獲得更充足的葡萄糖和氧氣供應,保證大腦在緊張的腦力勞動中獲得充分營養,提高青少年的反應能力和大腦的工作能力,從而使與文化學習有關的神經中樞得到很好的休息,起到了保護作用。學習后進行體育鍛煉又可以增加氧氣和營養物質的供應,也有利于改善大腦的功能,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二、參加體育運動可以增強記憶力
記憶能力的高低取決于大腦的結構與質量。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以使青少年的視、聽覺等感覺變得敏銳,逐漸提高神經系統的分析綜合能力,同時神經纖維的傳導速度也加快,增加靈活性,人腦的記憶力也隨之得到提高。
三、體育鍛煉可以提高青少年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
人體適應環境的能力實質上是人受了外界環境的影響,在中樞神經系統支配下,不斷調節機體,使之處于正常穩定的功能活動狀態。參加體育鍛煉接觸自然條件較多,特別是空氣、陽光和水,這些變化不可避免地會使身體受到影響,人體必須隨時調節自己的功能來適應環境,使身體內外達到平衡。這些都有利于增強抵抗力,有助于加強血管、神經、肌肉等組織的適應能力,也有助于提高調節體溫的神經中樞的工作能力,使身體產生較強的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
四、參加體育鍛煉,可以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
隨著青少年年齡的增大,學習壓力不斷增加,再加上身體、心理的成長,會產生緊張、憂郁、暴躁等情緒反應。參加體育運動時青少年往往只注意身體的運動,而把煩惱拋在腦后,這樣不但可以轉移不愉快的情緒,而且可以使煩惱、痛苦得到及時地宣泄,從而使青少年從煩惱與痛苦中擺脫出來,還能從鍛煉中獲得樂趣,不斷激勵自己向著更高的目標攀登!
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