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世人目光繼續追蹤和瞄準信息化武器及其衍生的信息化戰爭時,美國等軍事強國卻接連發力,轉而加速試驗和運用其空、海、陸軍等多種無人化、智能化作戰平臺與武器,其速度之快捷、變化之大幅,令人瞠目。
如果說,前些年上述作戰平臺與武器還只是各自出山、“獨步”逞威的話,那么近年來,美軍正逐漸將這些太空、空中、海面、水下、電磁等無人、智能武器全面組合、,并集運用并竭力實現全維化、體系化地“壓”向亞太前沿。
毫不夸張地說,盡管信息化戰爭的硝煙依然正濃,但智能化戰爭的帷幕卻已漸啟漸拉開。如今,在第一島鏈內的瀕海海空域,表面上似乎仍“平安無事”,與以往沒有多大區別。不過,透過“火眼金睛”般的多種高效探測監視設施可以發現,各維空間內早已布滿采用大量高新技術且“充滿殺機”的無人化、智能化作戰平臺與武器:例如,曾在多艘美“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上成功起降的X-47B察打一體無人機,具有很強的隱形性,極小的雷達反射截面積和紅外輻射值,其行動完全可由電腦操控而無需人工干預;經過空中加油,其巡邏搜索可延至50個小時,能深入對方國土縱深實施戰略偵察,而且還可利用機上裝設的先進空戰系統,為美軍執行全天候作戰任務提供作戰支持。
迄今仍蒙著神秘面紗的X-37B無人空天飛機,具有高達25倍音速以上的飛行速度,以及靈活機動的變軌能力和長達數百天的空天飛行時間,一般地面雷達根本無法捕捉到它的行蹤;這種無人空天飛機可迅速到達全球任何目標的“上空”,即可在1小時內利用自身攜帶的導彈和激光發射器等武器,對敵國衛星和其他航天器采取控制、捕獵和摧毀等攻擊,甚至向地球任何地點的重要目標實施遠距離的精確打擊;它還能有效地躲避各類反衛星武器的攻擊。此外,美海面無人艇和無人潛航器在戰技術運用上,近期也取得重大突破:既可對敵方艦船發起自動集群進攻,又有可快速、大面積掃雷,以及反潛和水下攻擊,以確保在海上行動中軟硬結合,攻防兼備。
與傳統有人武器平臺相比,無人智能化武器的優勢十分明顯。首先,因為是無人駕駛,所以不會因為人員疲勞而影響戰斗力。這樣一來,在一定時間內可以保持數量上的優勢,不會遭遇減員;其次,智能武器與有人武器相比體型更小,輔以先進的隱形技術,更加隱蔽,對手更難察覺;第三,無人智能武器不用考慮人員承受差異的因素,所以制造上采取統一標準,后期模塊化生產速度快、價格低;最后,減少了西方國家最為擔心的人員傷亡問題,這讓政府面對國內的民間壓力會減少很多。
究竟無人化、智能化武器能否技壓信息化武器?能否確保美軍在智能化戰爭中獨當一面,贏得最終勝利?對此,美軍方寄予厚望并押上賭注,但也有幾分擔憂,畢竟這些作戰平臺從未經過實戰檢驗。為了確保在“重返亞太”的行動中,足以可靠地“再平衡”該地區的潛在對手和敵人,并在關鍵時刻能夠徹底摧垮對方迅猛發展的武器裝備體系,美軍仍將在靠近第一島鏈,以及第一、二島鏈之間海空域,大批量、多層次地部署、巡弋各種性能尖端,已陸續服役或即將服役的信息化武器裝備,以及極少量的機械化武器裝備。利用這些武器裝備作為強力支援和重要后盾;一旦需要,他們將“大開殺戒”,沖上前沿。
為了實現信息化武器與智能武器的“無縫銜接”,美軍始終不忘完善海空軍主導的“空海一體戰”理論和美國陸軍也力主參與的“跨域拒止”戰略,以此作為“粘合劑”和“倍增器”,希冀用此來增強威力,確保優勢。?笪(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