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初,中國遠征軍首次進入緬甸與盟軍一起抗日作戰。是年4月,16萬盟軍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陷入被動。中國遠征軍的首次入緬作戰以失敗告終。
1942年4月13日,英軍決定從緬甸戰場撤往印度。此時的英軍如驚弓之鳥,為了安全逃脫,在到達一座橋時,竟然計劃等自己的部隊全部通過后炸橋。孫立人獲悉后大為震怒,他會見英軍司令,責以大義:“我們救了你們,你們竟然棄我們的安危于不顧!”英方自覺理虧,同意等新38師過境后再炸橋。孫立人還不放心,親自站在橋頭上,等候所有士兵都過橋后才準許英軍指揮官炸橋。
撤退中,孫立人與長官杜幸明就撤退方向發生沖突。杜聿明令各部經野人山退入云南,并要新38師繼續殿后。孫立人則帶領新38師跟隨英軍撤入印度利多。在撤退途中,他親自端沖鋒槍率領土兵沖鋒陷陣,打退日軍多次阻擊。裝備不但沒有損失,而且還收容了數以千計的難民和英印散兵。
5月底,孫立人率新38師到達印度邊境,不料英駐印邊防軍競要求中國軍隊解除武裝,以難民身份進入印度。孫立人怒火中燒,下令部隊準備戰斗。
英軍將領來到新38師營地,孫立人拉出一支200名精狀士兵組成的儀仗隊在營門口迎接。門前還擺著兩門小鋼炮、4挺重機槍。英軍將領大為驚異,他見過從緬甸敗退回來的英軍,不用說槍炮,連衣服褲子都扔掉了,只穿條褲衩跑了回來。而中國士兵硬把鋼炮和重機槍都扛了過來。孫立人領英國人參觀營房,并安排了軍事表演。英軍將領看完后肅然起敬,態度為之一變。新38師旋即進軍藍姆加,與后來到達的新22師合并,番號改為中華民國駐印軍。?笪摘自《僑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