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圣義
在我國很多地區的農村,常把訂婚視為結婚的前置程序,而訂婚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給付彩禮,即由男方交付給女方一定數額的財物作為訂立婚約的條件。這原本是千百年來流傳的民風民俗,本無可非議,但近幾年來,在農村婚俗中彩禮一項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最初的幾百元發展到如今的數以萬計,禮金以年增長上萬的速度飆升。老百姓慨然長嘆:“彩禮貴,結婚難!”
如此走高的彩禮,一是受傳統思想影響,認為“娶妻送禮”天經地義,自古有之,合情合理,彩禮越多意味著女方身價越高。二是農村男女比例嚴重失調所致,城市化進程使較多農村優秀女性涌入城市,并最終留在城市,加之許多農村女子遠嫁他鄉,致使個別地方甚至到了“一女難求”的地步。對于如此稀缺的資源,處于劣勢的男方付出更多“代價”,勢所必然。于是,你哄我抬,水漲船高,致使彩禮一路攀升。三是富裕人家炫富比富,不斷推高彩禮額度,敗壞了原本流傳千百年的樸實莊重的婚姻彩禮等公習良俗。此外,新時代農民工有較多渠道外出務工,掙錢比種地容易些,父輩省吃儉用,不亂花一分錢,總是在兒子的婚姻大事上拿出多年的積蓄大力操辦,如此一來,也為彩禮攀升和新婚過度消費創造了條件。
婚前風光婚后苦
“孩子國慶節結的婚,光彩禮錢一項就給了女方6萬元。”河南省某縣老魏談起彩禮頗感無奈:“家里沒錢也不中,行情在那兒擺著呀。完婚后,他們(兒子兒媳)拍屁股走人,家里還欠親戚3萬多元呢。”
“結婚誠美好,代價實在高。”這句話用來形容麻某和梁某的婚姻恰到好處。梁某經自由戀愛與鄰村男青年麻某確定了戀愛關系,在談婚論嫁過程中,梁某父親提出要99990元彩禮。對此,麻某曾多次托人上門商談,但都無功而返。面對如此天價彩禮,家境一般的麻某父母本想打退堂鼓,但考慮到兒子年齡已大,尤其是已墜入愛河不能自拔,只好四處借錢,湊夠了彩禮,在春節長假期間舉行了結婚儀式。高價彩禮不僅給麻某父母的生活蒙上陰影,也令麻某苦不堪言,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婚后,這對新人一臉無奈地說:“父母年齡大了,靠他們還債已不可能,今后我倆得省吃儉用,過幾年苦日子,把欠人家的錢還上。這叫婚前風光,婚后緊張;人前吃饃,背后喝湯。高價彩禮害死人啊!”
“土豪金”式彩禮當鄙視
“土豪金”是2013年興起的一個網絡熱詞,原本指一款金色的蘋果手機,后來代指“暴發戶”。顧名思義,“土豪金”中的“土豪”就是有錢有勢的意思。
近些年各地彩禮不斷走高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土豪金”式彩禮推波助瀾,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據香港媒體報道,浙江曾有新郎娶妻時,贈予岳母500萬元禮金,鈔票分裝在多個禮盒里,幾乎擺滿床褥,排場十足。因一捆捆現金排列形狀似火鍋羊肉卷,有人調侃說:“老板,來份羊肉卷!要和這個一模一樣的!”但亦有人批評:“那個母親不是嫁女,簡直是賣女。”
由于“土豪金”式彩禮的惡劣影響,浙江禮聘價錢持續飆升,曾一度爆紅的“全國聘禮地圖”中,浙江被歸納為10萬元區。中國經濟突飛猛進,一些新富新貴階層突然一夜暴富之后,不知如何顯示自己的富有,不知如何消費為宜。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其實,消費方式和習慣透露出一個地區或一個階層人們的文化素養。在歐美以及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富翁們由于艱難地打拼和創業,財富日積月累,如滾雪球一樣,慢慢積累起天價的財富,但是他們心態安然,生活簡約,行為理性,消費更加理性。這種理性,在歐美以及日本等國是相當成熟、相當普遍的,人們崇尚創造而反對奢靡,主張節儉而斥責浪費,固守矜持而不事張揚,堅持公益事業而鄙視個人的窮奢極侈。受此影響,一些明智的中國人也開始接受這種簡約而高雅的生活方式,特別是目前中國的一些企業家也逐漸形成這種共識—富而不驕,富而不淫,富而思進,富而助人,富而愛國,富有而簡約地生活,衣食住行相當簡單,只求衣著得體、營養合理,而把大量的財富捐贈給國家和社會公益慈善事業。也正因為如此,像浙江“土豪金”式彩禮,在中國畢竟不占主流。所以,普通民眾對“天價彩禮”應鄙視,而不要跟風趕潮。
中國人結婚費用一路走來可謂芝麻開花節節高,結婚成本30年來增長了數千倍。在日趨昂貴的“結婚”面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愈加覺得囊中羞澀。物價上漲,婚宴、婚慶、婚紗照等各種費用也水漲船高,年輕人直呼“婚不起”。
結婚是戀愛的結果,應不藏任何功利心。若將一場婚禮等同一次財富PK賽,重錢味的婚姻能“百年好合”嗎?婚姻生活本應是甜蜜和現實的,因此,結婚應量力而行、實實在在。奢華的婚禮只能滿足一時的風光,并不能給婚后生活添光溢彩,甚至可能會給夫妻關系帶來矛盾和陰影。當結婚也逐漸成為一種奢侈品,是否應引起整個社會的警惕和反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