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
一、打造堅實就業保障體系,為畢業生保駕護航
全面貫徹執行國家有關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方針、政策,踐行“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依照學院的統一安排部署,進一步加強畢業生的思想教育和就業指導,提升畢業生就業理念,健全法學系畢業生就業服務網絡,促進和規范就業工作,通過開展“走出去、請進來”等形式的活動,加大就業工作力度,拓展就業渠道,引導和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實現畢業生自主擇業,充分就業。
為切實有效的做好畢業生工作將就業工作可分為3大模塊:專業指導、畢業輔導、就業輔助。這就要求系內專業課教師做好專業指導工作,讓畢業生在畢業前的一年內能夠查缺補漏、夯實專業知識、提升專業素質,在走入工作崗位前做好最后的“充電”工作,并且要求教授畢業生課程的專業課教師,在教授好專業課知識的同時,多與畢業生談心,做好專業指導工作,依據畢業生個人專業擅長方向,建議其就業方向;要求教學秘書做好畢業生輔導工作,其中包括畢業生信息采集、畢業生論文選題、論文定期審查、收繳、畢業生離校手續辦理等工作,充分發揮個人長期在法學系工作的優勢,了解以往法學學子的就業方向,為本屆畢業生提出建設性意見;要求輔導員召開畢業生就業政策宣講會,聯絡用人單位、回訪以往畢業生用人單位、聯系每位畢業生、關注畢業生動態,做好畢業生的就業輔導工作。
二、打造專業特色就業指導,強化組織實施
(一)加強就業指導和教育,營造法學系專業特色就業指導工作
1、立足本專業,分析就業形勢
作為法學系就業專職工作者,發揮“一學、二比、三總結”的政策學習模式,“一學”指認真學習當年的就業政策;“二比”是將本年就業政策與往年就業政策相比對,找出今年就業政策的變化之處;“三總結”就是依據變化情況和往年的工作經驗,總結出切實可行的應對方案。
調查數據顯示近年來法學專業就業前景不容樂觀,麥可思研究院獨家撰寫的《2011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這樣描述“法學專業”:就業率最低的專業、畢業后薪金較低的專業、專業對口率較低的專業和畢業半年后失業率最高的專業。該專業成為連續三年就業率最低、被亮紅牌、專業對口率最低和畢業半年后失業率最高的專業。諸多原因造成法學專業就業率與專業對口率走低,法學專業隨處可見“二八定律”;很多法學專業的本科生認為,司法、公務員和研究生考試已成為他們的“救命稻草”,這無疑造成了法學專業就業、擇業的不平衡。
2、加強就業指導和教育,幫助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觀
為防止畢業生出現盲目就業、蜂擁就業的形勢,充分利用就業政策宣講會、QQ群、校訊通、飛信、微博、校內網、郵件等媒體,教育、引導、幫助畢業生全面了解、正確判斷就業形勢,使之充分了解當前法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困難,牢固樹立“學生要站得高、看得遠”的就業觀念,將法律專業知識作為自己的一技之長,而不作為衡量就業的唯一標準,把短期就業、靈活就業、多次就業、自主創業都當作正常就業的范疇來考慮。“站得高點”主要是針對自身,“看得遠點”主要是針對行業。作為法學專業的學生,在學好法律知識的同時,還要強化實踐,不斷地鍛煉自身的法律技能。不能光盯著律師、公務員、企業法律顧問等職業,也可結合自身實際進行變通。例如外語好的,可考慮從事外貿行業的法律工作;熱心環保的,可考慮從事關于環境的法律工作;關心公益的,可以作為NGO的法律顧問。幫助畢業生在擇業中把自己的能力與個人發展、社會需求聯系起來考慮,理智地調整自己的就業期望值,要甘于從小事做起,從底層做起,從普通崗位做起,切忌盲目攀高。
3、及時了解畢業生思想動態,做好畢業生分類指導工作。
針對畢業生不同的思想情況進行一系列教育,幫助畢業生確立目標,明確方向,早做準備,自覺主動地將就業壓力轉化為求職動力,提高自己的就業意識和就業能力。針對“三困生”(學習成績差、家庭經濟困難、就業心理障礙)建立幫扶臺賬,定期通過電話、QQ與其聯系,加強個體教育與指導。
4、注重多方法、多渠道、多形式采集就業信息,提倡“走出去、請進來”擇業模式
(1)積極拓展畢業生就業市場。利用招聘網站,尋找招聘法學專業相關企業聯絡方式,向其推薦法學系優秀畢業生;利用社會資源,廣泛發動本系教職員工、往屆畢業生,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到畢業生就業市場開拓和建設當中來,拓展就業市場,延伸就業平臺和空間,加強潛在的畢業生就業市場建設。
(2)利用好校園招聘會。積極組織法學系學生參加學校雙選會,抓住學校組織的招聘會的機會,向用人單位推薦本系學生,并優先推薦優秀畢業生和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
(3)齊抓共管,多形式促就業。做好畢業生下基層就業、征兵入伍的教育宣講工作。加強宣傳,幫助畢業生充分了解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的各項優惠扶助政策,指導畢業生用足、用活、用好這些優惠政策。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大學生村官”、“西部計劃”、“三支一扶”等報名工作,做好其輔導、推薦、調劑、錄取等工作,讓畢業生多途徑、多形式實現就業。同時也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
(4)大力提倡“走出去”,號召畢業生到校外參加招聘會。積極獲取各大高校、人才市場的招聘會時間,及時將相關信息傳遞給畢業生。
(二)加強法學專業的社會實習、實踐
積極聯系實習單位,開創專業實習基地,重視專業實踐活動,開創模擬法庭、法制宣傳、聽審等活動。
(三)完善就業管理機制,增強畢業生就業工作實效
督促畢業生進行生源地信息核對,詳細為“高考移民”畢業生講解填寫生源地的注意事項以及可能出現的問題,耐心解答他們提出的問題。認真審核畢業生上交的畢業生推薦表、畢業生獲獎情況登記表、畢業生政治審查意見表、畢業生登記表,規范、準確整理畢業生檔案,及時將畢業生檔案轉交就業指導中心。及時準確的統計、報送畢業生周、月就業進展情況,按時提交或者領取就業材料,督促畢業生認真核對派遣方案。
(四)開展就業安全教育 倡導畢業生文明離校
為確保校園和諧穩定,積極開展就業安全教育、文明離校教育,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