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衛平
兩種手術方式治療腹股溝疝氣的臨床觀察
袁衛平
目的 探討平片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氣的治療效果及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吉安市遂川縣衙前鎮中心衛生院收治的腹股溝疝氣患者96例,隨機分為兩組(n=48)。對照組給予傳統疝氣修補手術治療,觀察組采用平片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觀察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疼痛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平片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氣優于傳統疝氣修補手術,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益氣補腎安胎方;腹股溝疝氣;療效觀察
腹股溝疝氣指的是發生于腹股溝區域的腹外疝氣的統稱,常見的類型有腹股溝斜疝和腹股溝直疝,腹部的強度降低與腹內的壓力升高使發病的重要原因[1]。吉安市遂川縣衙前鎮中心衛生院采用平片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氣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吉安市遂川縣衙前鎮中心衛生院收治的腹股溝疝氣患者96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齡28~71歲,平均(50.52±6.24)歲;對照組 48例(男 28例,女 20例),年齡26~69歲,平均(51.42±6.32)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疾病情況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疝氣修補手術進行治療。觀察組采用平片式無張力疝修補手術治療,連續硬膜外麻醉滿意后,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和腹外斜肌膜至游離精索顯露出疝囊后,開疝囊還納內容物近端游離作疝囊頸部的高位結扎,遠端的疝囊止血后擱置,補片修剪到適當的大小與形狀并將精索后植入,同腹直肌鞘外緣進行縫合,下緣同腹股溝韌帶與髂恥束進行縫合,上緣同弓狀下緣進行縫合,最后將外側裂為兩支,讓精索可以通過,兩支包圍精索后交叉形成魚尾狀同肌筋膜重疊并最終縫合固定。
1.3 觀察指標 (1)治愈: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病灶完全修復,治療后1年未復發;(2)有效: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或者明顯好轉,病灶得以修復,治療后6個月癥狀出現復發;(3)無效:患者臨床癥狀未見改善或者加重,病灶修復的效果不理想[2]。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采用視覺模擬評分對患者術后疼痛進行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l5.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正態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數據對比采取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經統計學分析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疼痛評分均優于對照組,經統計學分析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疝氣屬于外科治療過程中的常見疾病,其中腹股溝疝氣的發病率最高,可高達90%左右,本病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帶來了嚴重的影響。以往我們在臨床上主要采用傳統的疝氣手術治療,該方法復發率較高,多數的患者還未接受治療就已經在心理上產生了一定的陰影。而且傳統的手術治療方法圍手術期的并發癥發生率相對較高,容易出現術后感染,且患者術后疼痛較為劇烈,治療效果不甚理想。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情況比較
現代疝氣手術治療的要求是在進行修補手術后疼痛應輕微,復發率低,并發癥較少,本院采用了平片式無張力疝氣修補手術治療,本手術方式符合人體的生理解剖結構,修補的部位較為牢靠,具有無張力的特點,其選擇的材料可以具有良好的抗感染效果,減少了切口感染發生情況。該術式將補片放置在腹股溝管后壁并直接加強了腹橫筋膜,周圍的組織很快和其融合,形成致密纖維結締組織層,達到了修復腹股溝區域的缺損,真正的達到了無張力的效果[3]。
綜上所述,采用平片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氣優于傳統疝氣修補手術,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楊雄濤,呂利雄,莊潮平,等.無張力腹股溝疝修補術治療體會(附232 例)[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1,17(5):528-531.
[2] 胡明,嚴志龍.經臍單切口腹腔鏡下兒童腹股溝疝高位結扎術[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2,12(10):912-913.
[3] 許邦文,賀登峰.腹腔鏡完全腹膜外疝修補治療腹股溝疝260例報告[J].中華腔鏡外科雜志,2012,5(4):43-46.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071
江西 343903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縣衙前鎮中心衛生院 (袁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