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萍
飲用水是人類健康生存的必需條件之一。我國是個農業大國, 70%以上人口生活在農村, 農村飲用水的安全與否不僅關系到幾億農民的身體健康, 同時也是涉及農村居民健康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為掌握遵義市匯川區農村飲用水水質衛生狀況, 使匯川農村村民飲水質量得到健康有效的保障, 為政府制定決策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遵義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科近年來在與水利等有關部門的配合下, 每年對匯川區農村飲用水水質進行為期一年兩次的檢測, 現將2010~2012年匯川區農村飲用水水質衛生狀況分析如下。
1.1 監測對象 以遵義市匯川區農村飲用水水質監測點的水質作為監測對象, 按照集中式供水點的抽樣原則于2010~2012年度共檢測236份農村飲用水水質。
1.2 水樣的采集與檢測 水樣采集與檢測按照《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T5750-2006)要求進行[1], 水質采集與檢測每年進行兩次, 時間分別為每年的枯水期(3~4月)與豐水期(7~8月)。水質的采集由現場采樣人員進行采集后, 送交實驗室由實驗室專業檢驗人員進行檢測。檢測項目一共有20個, 其中檢測的感官和一般化學指標為色度、濁度、臭和味、肉眼可見物、pH、鐵、錳、氯化物、總硬度、耗氧量、硫酸鹽、溶解性總固體、氨氮;檢測的毒理學指標為氟化物、硝酸鹽氮、砷;檢測的微生物指標為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檢測的消毒劑指標以現場消毒劑的種類而定。
其中2012年每份水樣新增4項毒理學監測指標:鉛、鎘、汞、鉻(六價), 又另外選擇2個監測點即全年共有8份水樣的檢測項目除上述20個項目外, 還另增加10個檢測項目分別為鋁、銅、鋅、揮發性酚類、陰離子合成洗滌劑、硒、氰化物、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大腸埃希氏菌。
1.3 衛生學評價標準 按照《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 - 2006)[2]中表4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部分水質指標及限值進行水質衛生學評價。凡出現1個項目不合格者, 則判定該樣品水質不合格。
2.1 2010~2012年度水質檢測合格率 2010~2012年度共檢測農村飲用水水質236份, 其中2010年檢測水樣104份,合格10份, 合格率為9.62%, 2011年檢測水樣52份, 合格29份, 合格率為55.77%, 2012年檢測水樣80份, 合格53份,合格率為66.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8.86, P<0.05)(見表1), 說明遵義市匯川區農村飲用水水質衛生質量逐年提高。

表1 2010~2012年遵義市匯川區農村飲用水水質檢測合格率
2.2 2010~2012年度水質不同項目檢測合格率 2010年水質檢測項目的合格率:總大腸菌群僅9.62%(10/104)、耐熱大腸菌群89.42%(93/104)、菌落總數100%(104/104)、色度98.08%(102/104)、濁度82.69%(86/104)、肉眼可見物99.04%(103/104)、耗氧量96.15%(100/104)、臭和味、pH、氨氮、鐵、錳、氯化物、總硬度、硫酸鹽、溶解性總固體、氟化物、砷、硝酸鹽氮的合格率全為100%;2011年水質檢測項目合格率:總大腸菌群55.77%(29/52)、耐熱大腸菌群84.62%(44/52)、菌落總數100%(52/52)、色度、濁度、肉眼可見物、臭和味、pH、氨氮、鐵、錳、氯化物、總硬度、硫酸鹽、溶解性總固體、耗氧量、氟化物、砷、硝酸鹽氮合格率全為100%;2012年水質檢測項目合格率:總大腸菌群68.75%(55/80)、耐熱大腸菌群96.25%(77/80)、菌落總數80.00%(64/80)、濁度93.75%(75/80)、色度、肉眼可見物、臭和味、pH、氨氮、鐵、錳、氯化物、總硬度、硫酸鹽、溶解性總固體、耗氧量、氟化物、砷、硝酸鹽氮的合格率全為100%(見表2)。2012年新增水質檢測項目里, 鉛合格率為100%(80/80)、鎘合格率為100%(80/80)、汞合格率為100%(80/80)、鉻(六價)合格率為100%(80/80)、硒合格率為100%(8/8)、氰化物合格率為100%(8/8)、三氯甲烷合格率為100%(8/8)、四氯化碳合格率為100%(8/8)、鋁合格率為100%(8/8)、銅合格率為100%(8/8)、鋅合格率為100%(8/8)、揮發酚合格率為100%(8/8)、陰離子合格率為100%(8/8)、大腸埃希氏菌合格率為100%(8/8)(見表3)。

表2 2010~2012年度水質不同項目檢測合格率

表3 2012年新增水質檢測項目檢測合格率
從各年檢測結果顯示, 水質檢測合格率逐年提高, 說明農村飲用水水質衛生狀況正逐步改善, 但是微生物檢測項目里的總大腸菌群合格率仍然偏低, 特別是在2010年, 合格率僅9.62%。耐熱大腸菌群和菌落總數的合格率在連續的三年里也不算每年都很高, 提示遵義市農村飲用水受生活污水和糞便污染的現象還較普遍。如果當地的人畜糞便管理不當,生活污水排放不合理, 以導致農村飲用水水源受到污染, 有可能會引起微生物項目超出國家標準, 以導致介水傳染病的爆發與流行, 因此應加強所在轄區內的人畜糞便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及管理。另外由于選址不當, 缺乏有效的水源防護和水質凈化、消毒設備以及農村飲用水水質在監督監測、健康教育及促進方面存在的力度不夠, 飲用水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因素, 也使農村飲用水水質合格率偏低。因此, 要加強水源選擇、防護、水塔水池定期清洗和消毒制度等綜合措施治理, 消除飲用水安全隱患, 防止介水傳染病的發生[3]。為保障農村飲水水質安全, 建議政府應加強農村飲用水監督管理工作, 進一步完善農村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管理體系, 加大專項經費的投入, 完善水質處理消毒設施, 同時也要加強農村飲用水衛生知識宣傳教育力度, 提高農村居民飲水安全意識, 確保農村居民飲水安全, 維護生命健康。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T5750-2006).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 2007.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GB5749-2006).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 2007.
[3] 張代友,吳曉紅,文獻英,等.綿陽市地震災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質衛生現狀分析.環境衛生學雜志, 2011,1(4):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