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國+馮兆海
“小么小兒郎,背著書包上學堂……”它引人回憶向往。但是曾幾何時,因為生源減少,或為了整合、優化教育資源、實現教育公平等理由,鄉村小學校如西風落葉,被撤并得七零八落;再加上學生的紛紛擇校,校園棄置荒蕪,廣大鄉村是書聲寥落。那空蕩蕩的校園、教室與立著的衰草,都在訴說著鄉村教育的蕭索。鄉村教育近乎邊緣化,鄉村文明的延續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本來鄉村的物質文明已遠勝于從前,而鄉村教育卻危機凸顯、今不如昔,令人擔憂和困惑。鄉村沒了學堂,鄉村的未來簡直不堪設想。
好在現在已經暫停撤并了。決策機構顯然是關注到了孩子的就近入學和安全問題,考慮到了農村人口整體素質的提高,考慮到了鄉村教育對鄉村文明傳承的影響,或許也考慮到了教師可以守家在地等問題。這使我們在鄉村工作了一輩子的教師又看到了希望。試想,如果沒有廣大鄉村的教育,怎么會有全國教育的可持續的均衡發展?怎么會有真正的教育公平?
我們曾經失落、糾結與困惑,深厚的鄉村情節,難以使我們與鄉村教育割舍。今天,我們留守著似乎是剩水殘山的村小校園,卻真的看到了些憧憬,也堅定了守望。并且,我們可以自信堅定地說:鄉村教育還能夠有所為。
一、有新生力量的加盟
“特崗”“三支一扶”等年輕教師的加盟,尤其使村小的師資結構開始趨向優化,教師整體素質開始得以改善,給近于凋敝的鄉村教育帶來了生機。他們個個出類拔萃:智商與學歷都較高,理念全新而悟性好……他們青春煥發、激情洋溢、風華正茂而如曉日初升;他們專業知識扎實,掌握著現代教育技術,滿腔熱忱而雷厲風行;他們融入草根經驗,會以獨特魅力而先聲奪人。這些,都給人以無限遐想與憧憬。
二、有鄉村教育經驗師資的優勢
鄉村的中老年教師,由于長期堅守村小,熟悉鄉村生活與教育場景,具有足夠的鄉村教育的情境知識,再加上新理念融入鄉村教育情境,積淀了較豐富的實踐經驗,對于一人多兼的小班化的教育教學能夠駕輕就熟,因而大都能夠得到認可。
三、 教學條件開始改善
隨著近年來上級對村小教育的關注與經費投入,教學條件已開始明顯改善,更換教學設備,添置教具、圖書,尤其是信息設備的改善,使鄉村尤其是村小的教育教學大為改觀,使教育教學的進一步的優化有了可能。
四、 小班化的優勢
村小學校由于班額小而獨具優勢,可以開展獨具風格的小班化的教育教學,能夠真正照顧到每一學習個體,學生表現的機會相對增多,教師反饋會更及時,全面及時的批改、輔導也會更到位,因而效果就會更好。
我們欣喜地看到:村小學生擇校的風潮已呈消退趨勢,雖然村小學生的資源相對有限,但教學質量卻正在提升,村小教師也提振了信心,鄉村教育信念得以重建。因此,我們有理由說:村小教育一樣大有可為,一樣能培養學生成才。
(吉林省蛟河市漂河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