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蘭
(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生殖保健醫院,河北 青龍 066500)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于妊娠期首次發現或發生的糖代謝紊亂,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妊娠期并發癥,其發病率較高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1,2]。GDM患者多無明顯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易被漏診,若臨床治療不及時則會嚴重影響母嬰的健康和安全,增加孕產婦和新生兒并發癥的發生率[3]。本研究對我院收治的GDM患者進行飲食習慣和體力活動的調查,以為臨床制定針對性的預防措施提供依據,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確診的GDM患者共92例作為觀察組,臨床診斷均符合美國糖尿病協會制定的GDM診斷標準[4],患者均為初產婦且為單胎,年齡均在24-38(31.22±2.65)歲,孕周均為 14-38(25.66 ±2.68)周;另采取1:1配對選取同期正常孕婦92例為對照組,均為初產婦且為單胎,年齡均在24-39(30.58±2.05)歲,孕周均為13-38(26.12±2.58)周;兩組均排除:孕前有糖尿病史或高血壓史;嚴重心、肝、腎等器官功能障礙;伴有其他慢性疾病等。
1.2 調查方法:采用統一編制的調查問卷表,由專人對兩組孕婦進行問卷調查,包括:①飲食習慣:采取24h回顧法了解患者就診前3d攝入的食物種類和食用量,包括日常主食、蔬菜、水果、肉類、魚類、蛋奶、零食等,分別計算攝入總能量,簡單糖、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的供能百分比。②體力活動情況:包括工作、家務勞動、散步、購物、上下樓梯及日常運動等,調查患者每日運動時間、運動頻率及家務勞動時間,根據患者工作性質確定其勞動強度(分為極輕勞動、輕度勞動、中等勞動或中勞動)。
1.3 統計學方法:將問卷調查結果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檢驗值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膳食總熱量及三大營養素供熱比比較:觀察組孕婦膳食總熱量、簡單糖占碳水化合物供熱比、脂肪供熱比及蛋白質供熱比分別為(2538.23 ±110.82)%、(22.61 ±2.87)%、(35.22 ±3.12)%和(18.56 ±2.12)%、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 <0.05);觀察組碳水化合物供熱比為(46.22±2.44)%,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膳食總熱量及三大營養素供熱比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產婦膳食總熱量及三大營養素供熱比情況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 <0.05
組別 例數 總熱量(Kal)脂肪供熱比(%)蛋白質供熱比(%)碳水化合物供熱比(%)簡單糖占碳水化合物供熱比(%)對照組 92 2013.77 ±100.04 31.02 ±3.00 16.03 ±2.04 52.95 ±2.72 13.33 ±2.03觀察組 92 2538.23 ±110.82* 35.22 ±3.12* 18.56 ±2.12* 46.22 ±2.44* 22.61 ±2.87*
2.2 兩組孕婦體力活動情況比較:由調查結果可知,兩組孕婦從事工作的勞動強度均為極輕度或輕度勞動,其中觀察組孕婦運動時間、運動頻率及勞動時間分別為(15.22±2.15)min/d、(2.54 ±0.43)次/周和(10.11 ±1.67)min/d 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孕婦體力活動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孕婦體力活動情況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 <0.05
組別 例數 運動時間(min/d)運動頻率(次/周)勞動時間(min/d)對照組92 34.55 ±4.42 6.45 ±1.02 40.13 ±3.57觀察組 92 15.22 ±2.15*2.54 ±0.43*10.11 ±1.67*
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屬于高危妊娠,其發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趨勢,患者多臨床癥狀復雜,可引發孕婦羊水過多、胎兒過大、妊娠高征或出現胎兒畸形、死胎等,明顯增加產婦及嬰兒并發癥的發生率或死亡率,對產婦分娩及圍產兒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及勞動強度的日益減小,產婦多采取“三高兩低”(高能量、高蛋白、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纖維)的膳食結構,且體力活動過少,成為孕婦發生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危險因素[5,6]。
相關研究報道,膳食結構和運動狀況與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密切相關[7],本研究選取我院確診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和正常孕婦,調查其膳食結構及體力活動狀況,驗證了以上結論,得出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及低碳水化合物的膳食結構和較少的體力活動是產婦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的主要原因,其中脂肪攝入過多會降低機體胰島素靶器官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導致胰島素抵抗增強,從而加重了糖脂代謝紊亂;高蛋白通過增加脂肪攝入而影響糖代謝;積極有效的運動可減輕患者體重及脂肪的囤積,增加能量的消耗,降低機體胰島素的抵抗以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有效的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另外長期過量進食則會影響胰島素的分泌,導致B細胞功能出現進行性下降,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糖代謝異常。我們還發現雖然觀察組較對照組相比碳水化合物占總熱量比例低,但攝入碳水化合物的總量還是較對照組高,特別是簡單糖(單糖和雙糖)攝入量占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明顯較對照組高。
因此,妊娠期婦女進食高熱能、高糖、高脂肪食物及體力活動較少是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影響因素,應加強孕婦的膳食和運動管理,對孕婦采取積極、有效地措施以預防其糖尿病的發生,采取合理的膳食結構,形成正確的飲食習慣,保證能量的攝入及各營養素的功能比,避免高糖、高脂食物攝入;同時加強體力活動,預防肥胖可有效減少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
[1]邵冰心,肖美群.妊娠期糖尿病孕前體質量指數與分娩方式和新生兒體重的關系[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11):1852-1853.
[2]李琦,馬彥彥.妊娠期糖尿病的規范化治療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2,15(9B):3009-3010.
[3]陳永春,陳小梅,許楨,等.膳食實物宣教對住院糖尿病患者飲食行為的影響研究[J].廣東醫學,2012,15(5B):1607-1608.
[4]馬曉鵬.美國糖尿病學會妊娠期糖尿病診治標準[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0,13(3):260-261.
[5]蓋筱莉.妊娠期糖尿病圍生期管理臨床效果研究[J].山東醫藥,2011,51(44):13-14.
[6]莫小慶,王子蓮,曹筱佩,等.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與產后早發糖代謝異常的關系[J].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11,32(6):792-793.
[7]葉偉征.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就診前飲食營養、健康狀況及活動量調查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