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自強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提出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教師應加強指導和引導,不斷提高學生正確認識與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能力,逐步形成正確的評價觀念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然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卻有很多因素制約著體育課堂的實效性。比如有些學生頑皮,不遵守課堂紀律;有些學生練習時,采用消極態度;師生關系不和諧等。為此,我們采用了師生之間相互監督的辦法來解決這些問題。經過筆者的幾年教學實踐,事實證明合理運用課堂監督機制確實可以提高體育課堂的實效性。
一、巧用監督機制維持良好課堂紀律
我們常常評價一節課是否成功,主要是看教學的效果。而良好的紀律是體育課堂教學的重要保障。因為小學生的思維發展還尚在初步階段,我們需要運用一種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觀念,并保證大多數學生上課時都能充分、深入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
體育課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互相監督的手段讓學生專心上好體育課。這些監督的手段包括:教師對學生的監督、同學之間的監督、學生對教師的監督。通過互相之間的監督,能保障良好的課堂紀律。我們知道,體育課上的活動比較頻繁,而且活動課的范圍十分廣泛,教師單憑一個人的力量來管理教學秩序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最好的辦法就是找準幾個體育骨干,指導他們來幫助教師組織和協調管理。同時,教師也要提醒學生,每個人之間都要形成互相監督機制,這樣調皮搗蛋的學生就沒有市場了,課堂紀律自然就有序了。如在我教的某年級一個班中有多名紀律行為存在問題的學生,開始我在課上經常提醒他們,不久后發現沒有一點效果,問題反而更嚴重了,他們還帶動周邊的同學一起破壞課堂紀律,如果這樣下去將嚴重影響教學秩序,后來我就制定了監督條例,并和學生一起學習一起執行。監督的同時還要正確運用獎勵與懲罰,及時公正處理偶發行為。對全體學生一定要一視同仁,做到不偏愛、不歧視、不冷落。同時關注他們某一方面的興趣、特長,善于抓住轉化的時機,及時進行鼓勵,激發他們要求進步的熱情;并在表揚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要求,在達到要求的基礎上進行表揚,如此循環往復地使其不斷進步。經過一個多月的監督管理,再也找不到主動違反紀律的同學了,所有學生都變得自覺了。
二、巧用監督機制管理控制課堂練習過程
練習是學生的動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徑。但從目前課堂的練習情況看,大量重復的練習、單調枯燥的動作嚴重影響著學生的練習質量。為了讓學生對練習動作有很好的掌握,這時教師要認真思考自己的教學:練習的目的是什么?如何選擇有效的練習內容?怎么把握好練習的密度?如何設計、組織好練習的方式?盡管如此,仍有部分學生在課堂上濫竽充數,只做樣子而沒有實效。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運用監督機制來促進學生參與有效的練習。在課堂中出現較多的是以下兩種情況,一種是練習動作錯誤卻沒有改過來,導致動作質量越來越差,影響了課堂實效。如在籃球原地運球課中,部分學生的動作不是用手按壓球而是在拍打球,如果不進行監督糾正的話,那么這部分學生可能就一直做著錯誤動作而逐漸定型。通過實施課堂相互監督機制后,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生間就出現了相互監督、小組監督的過程,同時教師在展示和巡視過程中也參與了監督。學生通過監督的過程,對比動作的對錯,總結了易犯的錯誤,動作質量自然就提高了。另一種是練習數量不足甚至練習數量為零,導致動作技能無法掌握。如在集體練習跳繩的時候,有部分學生沒有完成規定的數量或者直接不參加練習,針對這種情況,我就讓學生分組集體練習,通過小組相互數數監督、男女生相互監督、教師對學生的監督,共同管理控制課堂練習過程,效果明顯有了提高。
三、巧用監督機制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任何教學中,教師只是起著主導作用,學生永遠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每天面對教師,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甚至衣著打扮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學生。所以,要搞好教和學的關系,提高教學的效果,我們就不能簡單地認為只有教師才能監督學生,只有學生監督學生,正如我們在上面提到過的,監督還包括學生對教師的監督。一旦形成了學生對教師的監督,教師就不能馬虎,教學熱情也會高漲,這時教師的講解會更加準確,動作示范更加規范。而且教師也會站在學生的立場看到一些問題,有效地處理一些違紀的學生,教學管理方式方法會更加人性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嚴格遵守相互監督制度。以耐久跑練習為例,我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完成800米跑的練習,我也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和學生一起完成,而且成績要在所有學生的最前面,否則就要扣除積分。在這樣的監督過程中,師生就會相互鼓勵、相互約束,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自然也提升了課堂的實效。
在實施監督機制時,我采用了獎勵獎章的方式來推進監督機制的實行,最后以獎章的多少作為評判學生期末成績和教師的自我評價的重要依據之一。在實施相互監督的過程中,師生的各方面素質都有了明顯的提升,體育課堂的教學效果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鄒區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