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睿 陳曉
【摘要】目的:對S/D比值預測胎兒生長受限的臨床價值進行評價分析,為今后的臨床工作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方法:抽取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間我院收治子癇前期患者68例,將其按照臍動脈S/D比值分成S/D比值≥3.0組和S/D比值<3.0組,對這兩組胎兒生長受限發生率進行對比分析。結果:S/D比值≥3.0組胎兒生長受限發生率較S/D比值<3.0組高(P<0.05)。結論:在子癇前期,臍動脈S/D比值與胎兒生長受限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值得臨床對其給予關注。
【關鍵詞】子癇前期 臍動脈S/D比值 胎兒生長受限
在臨床上子癇前期為一種血管性疾病,在妊娠期婦女中為常見并發癥,調查結果顯示,子癇前期的發生率在3%~5%之間。研究顯示,在子癇前期的孕婦經多普勒超聲檢查可發現臍動脈血流S/D值發生改變,并且胎兒生長受限的發生率也會隨之增加[1]。本次研究中出于對S/D比值預測胎兒生長受限的臨床價值進行評價分析的目的,對我院收治的子癇前期患者按照S/D比值分成S/D比值≥3.0組和S/D比值<3.0組,并對比分析各組胎兒生長受限發生率,現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中資料來源于我院收治的臨床確診子癇前期患者,抽取其中的68例作為研究對象,孕婦年齡在22~39歲之間,平均(28.7±13.2)歲,孕周31~40周,平均(37.9±4.2)周。輕度子癇者43例,重度子癇者2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臍動脈S/D比值檢測,并分成S/D比值≥3.0組和S/D比值<3.0組。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對以上統計的研究對象展開臍動脈S/D比值檢測,并對將其分成S/D比值≥3.0組和S/D比值<3.0組,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胎兒生長受限發生率。
1.2.2檢測方法
檢測所用儀器為我院現有超聲診斷儀,對患者臍動脈展開S/D比值測定,胎兒生長受限診斷標準以樂杰主編《婦產科學》為依據。
1.3數據處理
研究中相關數據資料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患者年齡、孕周等相關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s)形式表示,在對比過程中計量資料的對比采取t檢驗,計數資料的對比采取X2檢驗,在P<0.05時,視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本組68例患者中發生胎兒生長受限者18例,發生率為26.47%。S/D比值≥3.0組胎兒生長受限發生率較S/D比值<3.0組發生顯著升高(P<0.05),詳見表1:
表1 不同S/D分組患者胎兒生長受限發生率比較結果統計
3討論
胎兒生長受限為圍產期一種常見并發癥,會引起嬰兒預后不良,目前關于胎兒生長受限的原因還不是十分清楚,其中子癇前期為目前最為重要的一種危險因素。在正常孕婦子宮內,螺旋動脈的直徑在500um左右,血管痙攣會引起妊娠高血壓螺旋動脈直徑狹窄;絨毛淺著床、血管痙攣狹窄等會導致子宮胎盤血流灌注下降,若是血流灌注降低40%~60%時便會對胎兒的生長發育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進而誘發胎兒生長受限的發生。曾有學者對子癇前期患者進行了紅細胞壓積檢測,結果發現,紅細胞壓積越高胎兒生長受限的發生率也會隨之增高[2]。
目前在臨床上,預期超聲檢查為檢測胎兒宮內生長發育的常用手段,其中臍動脈S/D比值為一項常規指標。曾有學者指出[3],子宮動脈的多普勒阻抗高,持續出現切跡或二者同時存在時則可以證明子癇前期或者是存在胎兒生長受限高風險。本次研究中出于對S/D比值預測胎兒生長受限的臨床價值進行評價分析的目的,對我院收治的子癇前期患者按照臍動脈S/D比值將患者分成了S/D比值≥3.0組和S/D比值<3.0組,經對比發現,前者胎兒生長受限的發生率較后者發生了顯著升高,這一結果與相關文獻報道結果一致[4],證實了胎兒生長受限與臍動脈S/D比值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綜上所述,臍動脈S/D比值與胎兒生長受限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在今后的臨床孕期檢查中,經超聲檢測臍動脈S/D比值可對胎兒生長受限進行準確的預測,以便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改善胎兒生長狀況,提高生育質量和人口素質。
參考文獻:
[1]王立新,楊青,陳淑學,等.重度子癇前期合并胎兒生長受限的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1,15(07):1022-1023。
[2]陳紅.子癇前期胎兒生長受限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J].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14(02):455-457.
[3]習斌蓉,黃淑暉,陳小青,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臍動脈S/D比值與圍生兒結局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1,15(10):562-564.
[4]郭豪.子癇前期孕婦臍動脈血流S/D值改變與胎兒生長受限的關系[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11(36):24-26.
(編輯 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