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修
年近古稀的朱老師,最近到醫院體檢發現血色素只有65克/升,接診醫生告誡說她這種情況已經是貧血了,需要做進一步檢查,并應及早治療。然而朱老師對此卻有點不以為然。“不就是貧血嗎?這是很多女人上了年紀都有的,沒什么大不了的,吃點補血的東西就得了。”
然而,朱老師也許不知道,老年人長期貧血不僅會引起心血管疾病,而且還可能是惡性腫瘤的早期信號。如果能在發現貧血的時候有“順藤摸瓜”的意識,說不定能在癌癥的種子剛開始在你體內發芽的時候就把它連根拔除。
老人反應遲鈍可能因為貧血
四肢乏力、疲勞、嗜睡、失眠、心慌、面色蒼白……出現這些癥狀很多人都意識到自己貧血,從而及時去醫院檢查,診治原發病。然而,老年人貧血的發生卻較為緩慢、隱匿,常被其他系統疾病的癥狀所掩蓋,最常見的癥狀除心慌、氣短、下肢浮腫、心絞痛外,神經癥狀較為突出,如淡漠、無欲、反應遲鈍甚至精神錯亂,但這些問題卻常被誤診為老年精神病。因此,要提醒老年人,在治療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同時,應注意查血常規,看有無貧血,糾正貧血亦有助于慢性病的穩定和康復。
貧血是一種癥狀,目前尚無統一診斷標準。一般指單位容積血液中紅細胞數,血紅蛋白含量及紅細胞比積低于正常值,其中以血紅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最重要。鑒于老年人的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濃度在男、女之間差別不大,國內老年男、女診斷貧血標準:紅細胞計數低于3.5×1012/升,(350萬),血紅蛋白低于105克/升(10.5克%)為貧血。
貧血常是消化道腫瘤先鋒
今年已78歲的王大爺,原本因為氣喘到醫院看病,然而抽血檢查卻發現他的血色素連續幾個月以來一直介于106克/升~113克/升之間,最近一個月更降至97克/升。王大爺對醫生說,他自己感覺最近特別疲倦。于是,接診醫生建議他做個全身檢查,沒想到竟然查出了胃癌。幸虧還是早期,只需通過手術將胃部切除2/3,連化療也不需要做。
無獨有偶,51歲的陳老師因為全身關節痛就診,她向醫生抱怨最近經常頭暈,在做了例行檢查后,醫生發現她的血色素只有55克/升,已經屬于重度貧血,需要馬上住院治療。住院期間,陳老師告訴醫生自己最近一周大便顏色較黑。最后,經進一步檢查,陳老師患的竟然是大腸癌,幸虧也是早期,陳老師接受了手術,目前正在康復中。
引起貧血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是消化道惡性腫瘤,例如胃癌、腸癌等。在老年人的繼發性貧血中,惡性腫瘤常常是第一位原因,這主要是因為腫瘤引起了造血物質攝入減少或吸收不良。因此,40歲以上的人群,一旦發現血色素低(女性低于105克/升,男性低于110克/升),最好再做進一步檢查,例如大便潛血,以便發現腸癌;又或者是一些腫瘤標志物的檢查,例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以及早查明病因,爭取最好的治療時機。
貧血也能引發心血管疾病
貧血,除了可能是癌癥的信號,還可能成為心血管疾病的誘因。臨床上,有很多老年人就是因為出現貧血沒有及時治療,而導致了心絞痛、心律失常的發生。這是因為發生了貧血后,血液中紅細胞數量及血紅蛋白含量明顯減少,紅細胞攜氧能力也大幅度下降,引起全身組織器官的缺氧,大大加重了心臟的負擔。同時,貧血也使心臟自身的供血下降,進一步導致心臟缺氧。對于本身已有冠心病、冠狀動脈硬化的老年人,影響更大。
如果貧血進一步發展,心臟負擔的加重就會形成惡性循環,隨時可能促發心絞痛、心律失常,嚴重時會引起心力衰竭甚至猝死。一般來說,貧血時間越長越嚴重,對心臟的損害也就越大。當血色素低于90克/升時,就會對心臟有影響;當血色素低于70克/升時,就會明顯加重心臟負擔。
老年人貧血原因各不同
貧血在老人中非常普遍,有統計資料顯示發生率高達50%~55%。當然了,并非所有老人貧血都與腫瘤等惡性疾病有關,相當一部分老年人的貧血是因為缺鐵、蛋白質攝入不足而引起的。老年人貧血的常見原因還有以下幾種:
造血功能的低下。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髓內的造血組織逐漸為脂肪組織和結締組織代替。
各種疾病的影響。除各種中晚期癌癥外,還有慢性腎臟疾病、風濕病或類風濕性疾病、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等病,以及急性或慢性失血性疾病,如消化性潰瘍、大腸癌等,均可引發貧血。
胃酸缺乏。許多老年人胃酸分泌減少,或服用抗酸劑,不利于非血紅素鐵的釋出,阻礙鐵的吸收。
蛋白質攝入不足。老年人往往限制飲食,攝入蛋白質的數量和質量不高,亦會引起貧血。
其他。老年人貧血還與體內蛋白質合成率降低、維生素 B12、B6及葉酸等營養素攝入量不足、飲茶過濃等因素有關。
缺鐵性貧血患者應該在醫生指導下,口服補鐵藥物。服用鐵劑時要忌服茶葉,因為茶葉中含有鞣酸,可使鐵鹽沉淀,妨礙鐵的吸收。口服鐵劑一般需要1~2個月貧血才得到糾正。當血紅蛋白恢復到正常后,應再繼續服小量鐵劑6~8周,以增加鐵的貯存。同時,老人貧血不能靠簡單的補鐵。有眾多的學者對鐵與早老性癡呆癥進行大量研究后認為,鐵的蓄積可加重早老性癡呆癥的病情。正常濃度的鐵對大腦的發育和功能是必需的,但體內鐵負荷過多使機體的鐵貯存系統飽和,可對人體造成損傷。
由此可見,老年人發生了貧血,首先應該查清造成貧血的原發疾病是什么,然后對癥施治,重點解除引發貧血的病因,而不是盲目補鐵。
老年人貧血需食補
老人在藥物治療貧血的同時還要精心輔以飲食治療,最好多吃含鐵、維生素C、B族維生素、葉酸和蛋白質的食物,以避免因飲食導致貧血。由于貧血的人往往食欲不佳,應注意飲食清淡,少量多餐,菜最好色、香、味俱全,不僅促進食欲,對胃酸分泌也有好處。
⒈食物多樣,谷類為主。保證足夠的營養,特別是鐵元素及蛋白質的攝入量,多吃富含鐵質的食物,如動物肝臟、黑木耳、芝麻醬、大棗、豆制品、綠葉蔬菜等。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是血紅素和球蛋白。老年人在日常飲食中應攝入豐富的優良蛋白質食物,如瘦肉、蛋、乳、魚蝦、動物血、豆制品等。
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食欲。建議老年人積極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每天半小時,如健美操、跑步、散步、打球、游泳、氣功、跳舞等,吸收新鮮空氣,增強體力和造血功能。
⒊不要過分節制飲食,及時糾正偏食,要吃平衡膳食。
⒋患有老年人貧血在服用鐵劑期間要忌飲茶水。宜飯后服用,需要用1~2個月,貧血才能得糾正。
⒌每日適當多喝水,少食煎、炸的食物。
(編輯 遐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