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勢很嚴峻
從目前現狀來看,商業銀行不管是從近期還是從中遠期上講都處在非常嚴峻、非常重大的轉型時期。
從近期看,當前的形勢是非常令人擔憂的,經濟下行的壓力非常大。在這樣的狀況下對銀行的經營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一方面從表現形式上看,不良貸款普遍在增加,不良率也在增加,從整體上銀行業改變了已經持續了多年的不良雙降局面。另一方面,利率的增長非常困難,過去兩位數的利率增長曾造就了小銀行的高效益。
從中遠期看,又面臨著經濟結構調整這樣艱巨的任務,經濟結構調整能不能成功,事關中國經濟未來能不能繼續沿著健康、穩定的道路去發展,同時也事關銀行在未來能不能有一個良好的經濟增長的客觀基礎。但是這樣的一個調整過程是很困難的,也會持續較長時間,不僅經濟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很痛苦,對于銀行來講也要承擔很多痛苦,包括在這一調整過程當中可能遭受損失,利潤增長速度受阻等現象。在這種形勢下,銀行直接要面對的一些困難,首先就是企業群體整體行為的變化和調整,其次就是地方融資平臺、房地產以及在這個過程當中相當規模的過剩產能的化解,這些都是銀行在經濟形勢變化過程當中必然要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
除了經濟形勢以外,整個社會環境本身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就是說,一個相對有利于銀行發展的社會環境和輿論環境有所改變,整個社會對于銀行有一種排斥情緒,甚至是批判、謾罵,特別是互聯網金融興起以后,輿論壓力尤甚。所以這些確確實實給銀行帶來了很嚴峻的經營環境,非常不利于銀行的發展。
挑戰很強烈
利率市場化。利率市場化確實像大家一般認識到的,有可能導致利差收窄等等,這對銀行的傳統盈利模式帶來了很大的挑戰。但是實際上隨著整個利率市場化的完成,再加上未來要實現的匯率市場化以及資本賬戶的開放,從而使整個中國經濟發生了質的變化,達到全面的市場經濟。在走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整個銀行從經營理念、經營戰略、經營模式,到微觀的盈利等等都將隨之發生深刻的變化。這就要有一個適應的問題,要盡快調整從方方面面來完善自己,提高抗風浪能力的問題。
監管方面的挑戰。近幾年以來,中國金融一個很大的進步或者發展,就是監管不斷地在向國際靠攏,甚至在很多方面,銀行監管走在世界前列。而我國的商業銀行還處在發展中國家的水平,二者的步調不一致。監管在客觀上為銀行防范風險、加強風險控制提供了非常好的監管環境,但是同時也給銀行增加了很大的壓力。未來的監管肯定還是要繼續從緊加強的。
銀行轉型的挑戰。銀行現在雖然面臨轉型,但是轉型本身又非常困難和艱難。因為整個社會沒有提供一個讓銀行比較順利轉型的條件。比如說如何轉,轉到哪兒,轉了以后能夠對傳統的信貸業務替代率有多高,能不能在短期內形成真正支撐銀行盈利的基礎?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銀行依賴于資產規模擴張改變不了。盡管各個銀行都在努力轉型,但是客觀上還是需要相當長時間。從外部講,社會上也有龐大的對于資金的需求,很多還需要銀行支持。從銀行自身和社會需求客觀的發展需要來講,都需要銀行有穩定的、持續向社會提供資金的能力。如果把這個能力限制住,不僅是銀行自身的發展受限,整個中國未來經濟在一段時間也會受到影響。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對于銀行來講肯定也是一個挑戰。
在技術方面。雖說互聯網對商業銀行不會有所謂的顛覆性的影響,但是互聯網給金融的挑戰使銀行業務面臨著巨大沖擊,這種沖擊表現在一種新的技術來臨的時候,它所帶來的一種新理念,即互聯網思維本身所體現的對客戶的一種嶄新的理念,以及圍繞著這種理念的所作所為,與銀行現有的情況存在很大的反差。中國的銀行也是在以客戶為中心這樣一個轉型本身還沒有實現的情況下,又面對著互聯網所帶來的真正以客戶為中心,圍繞客戶來構建的各種各樣的業務模式這樣一種挑戰。
發展很艱難
今后銀行發展很艱難,在未來一段時間,客觀上來講銀行將面臨著非常艱難的一段路程需要走,業界有兩點共識。
轉型還要繼續。在新的條件下,各個銀行都要對自身轉型做一個反思和總結,然后適應新的條件和經濟形勢發展,以及互聯網金融興起以后所出現的新氛圍,重新進行反思未來轉型的戰略和道路。
改革繼續深化。我覺得對于銀行自身來講,必須要和整個國家大形勢和要求相適應。從國家大的方面,經濟是向改革要紅利的,銀行也必須從發展和改革當中求發展、要紅利。改革對于中國銀行業來講,就是股權結構的調整和變化,從這個基礎上形成更加有效的治理結構,形成更加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激勵約束機制。從股權結構來講,中國銀行業未來的大方向應該走民營化的道路。具體的策略應該是分層推進,從小銀行開始,最終四大國有銀行本身也要加大民營化的成份。
(作者系中國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