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立昕
【質量沙龍 第4期】
有效安全監管需要科學管理體制
文/汪立昕
科學的產品安全監管體制,是國家為有效維護公眾在產品消費、使用中的安全和利益而設立的組織機構和相應法律制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毖芯繗W美各國產品安全監管的特點,有幾點最為顯著:
一是現有產品安全類法律的出臺和實施,都以消費品安全法律為核心,以其他涉及產品安全的專門法律為組成部分,形成互為補充、相互銜接的法律體系和相應的行政監管體制,并根據產品安全管理的需要補充新的法律,及時修訂原有法律,同時調整監管機構的職責,避免沖突。
二是法律授權是政府管理產品安全事務的基礎和前提。歐美各國多通過立法方式確認政府產品安全監管的組織結構和權力,或通過法律設立相應的產品安全監管機構。以美國為例,全面負責消費類產品安全的消費者安全委員會就是立法后的產物。
三是政府機構設置合理、職責分工明確。無論是綜合性產品安全法律還是專門產品安全法律,一般一部法律確定一個執法部門,避免了多頭管理造成的職責不清右形成監管盲區和效率低下的問題。
核心提示
消費類產品安全監管應吸取食品監管的教訓
相比之下,國內行政管理機構對產品質量問題的認識和監管都存在缺陷,包括產品質量多頭、交叉、分段監管,政府部門之間監管職責不清、管理低效,機構內部權力集中與分散、管理分割和重復等等。這些都需要從體制上進行改革,形成科學的政府治理結構。

建立統一、高效的管理體制是一件艱巨、繁重,但時間有限、道路不可以太長的硬任務。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做到職責有限,把能由市場解決的交給市場去做。如企業內部的質量職稱考核、質量管理方法的推廣、質量獎勵與評選、企業品牌建設,以及原本以政府為主導的標準化、認證等管理工作,可以分散到有關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根據市場需要和市場規律去運作、發展,質量監管部門只做必要的規范和指導。
二是做到集中有效,集中精力解決單純依靠市場競爭機制不能有效解決、或者解決效率不高的問題,比如消費類產品的安全性問題。要用有限的行政資源,通過健全有關法律制度和必要的行政監管制度,有效促進企業落實產品質量責任。如果能夠在質量監管對象和內容上進行上述調整,既可以有效解決危及公眾人身安全和經濟利益的質量問題,又有利于企業發揮創造力釋放出更大的經濟發展能量。
(作者:國家質量技術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質量管理司副巡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