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WANG Jing
(中共吉林省委黨校,長春 130012)
(Jilin Provincial Party School of CPC,Changchun 130012,China)
二十世紀以來,伴隨科技進步和經濟繁榮,西方社會乃至中國社會也進入了一個全新形態的消費社會,一個被異化入侵的消費社會。消費異化從本質上說,是一種脫離消費者正常需要的、與消費的本質相背離,并具有嚴重危害性的非正常消費行為。消費異化造成了人們對物質的嫉妒崇拜,隨之而來的就是對奢侈品的追尋、對浪費現象的不以為然,而消費異化的危害不僅是奴役人們自身,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更重要的是阻礙的社會的長遠健康發展。因此,當代社會消費異化問題的研究也顯得尤為迫切。
伴隨人類對環境認識水平的不斷深化和提高,消費的理念已經開始從追求片面的經濟增長轉向建立“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發展轉變。綠色消費的提出起源于人們對于環境污染問題的重視,而最終的目標則是實現人與自然的雙贏。適度的消費更多的是要把握好“度”與消費活動的關系,適度的消費要與國情、個人收入以及風俗習慣相適應,違背這些原則的消費就會加重社會的負擔,損害的是每一個個體的利益。理性的消費重視的是社會責任,代際之間的公正,理性的消費注重的是長遠的發展,避免非理性消費帶來的弊端,讓消費環境更加和諧。
綠色消費推崇尊重自然,但這并不意味著盲目的崇拜自然,而是要樹立保護生態系統的綠色科學消費理念。隨著現代消費的盛行,我們應該看到的是消費問題關系著環境問題。因此,倡導綠色消費已經是勢在必行,綠色消費已成為一種嶄新的消費模式。
綠色消費(5R)是指節約能源、減少污染(Reduce);綠色生活、環保選購(Reevaluate)重復使用,多次利用(Reuse);分類回收、循環再生(Recycle);保護自然、萬物共存(Rescue)等方面。綠色消費崇尚的是自然、以健康為前提,追求舒適的生活,實現可持續消費。也就是說,順應自然規律,科學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用環保的理念來守衛消費的關口,讓綠色的法則貫穿每一個消費行為。所以,綠色消費是生態思維的結果,它不僅指對綠色產品的消費,而且指一切無害于或少害于環境的各種消費。由此可見,綠色消費實質上體現了人與自然的真正和諧的關系,是生態思維為主導性思維的消費。所謂以生態思維為本,就是要求人們在消費時,把消費活動的影響范圍擴展到自然領域,而不對環境產生消極影響;或者說是以生態整體性思維為主導的一種既有利于人類,又有益于自然的消費。同時需要倡導綠色技術,節約有限資源。
所謂適度消費,就是消費者按照自己的真實需要有節制地消費。適度消費不等于禁欲,也不是鼓吹壓制正常消費,而是必須反對過度的物質貪欲,在需求合理化的基礎上確立健康的消費。可是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的追求經濟的增長,追求高消費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同時高消費也刺激著人們難填的欲壑,人們熱衷于用完就扔,隨時更新的消費方式,造成了消費欲望與合理的消費方式相背離,這不僅超出了物質需求的合理消費量,并且會帶來無限擴張的物質消費與外部自然資源有限性之間的沖突,造成自然客體不可逆的生態危害。
每一個人不僅是社會的一份子,更是大自然的一份子,對自然資源負有合理使用和適度使用的責任,對個體的人類而言,不論其財富多大、收入多高,在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方面有把持一個度,無度的消費不僅威脅著人們在身體與心理上的健康,同時也無益于社會的發展與穩定,且不能很好地保護環境和各類自然資源,無法增加社會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適度消費觀在兼顧社會生產的同時兼顧自然生態,在消費、生產與生態三者之間找尋平衡,相互促進、協調發展,達到有機的統一。
人類社會的繁衍是一個世代發展的過程,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代都對地球上所附有的自然資源財富擁有均等的享用權。前代人的發展不能靠犧牲后代人的利益來維持。未來不是以往的重演,更不是簡單的繁衍,它是后代人基于前代人所積累的知識和財富所做出的選擇。理性的消費強調消費過程之中的公平性。要在處理好人自身關系上的基礎上,以人的生存為終極軸心來正確看待過去、現在與將來。人類的實踐活動包括消費活動的最終目標都是不去違背人的生存與發展。現在的消費不應該以損害未來的消費能力為代價,同時今天的人們更不應該去損害下一代人的利益。人與人之間更不應互相侵害消費能力與生存和發展的潛力,實際上,理性的消費觀就是要既能滿足當代人的生存和發展的需要,而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生存和發展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并且有些是不可再生的,一部分人如果對資源過度消費,就會影響其他人的消費需要,這既體現了同代人之間的和諧,也體現了上代人與下代人之間的和諧。面對社會環境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需要樹立可持續的發展的理念,不能以浪費資源和污染環境來換取眼前的蠅頭小利,把消費合理化的生態含義延伸到生產、消費等各個環節,尊重自然的生存發展權。
在當今社會,消費幾乎占據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充分表明和體現了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狀態。可以說,消費領域的異化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類社會以及人類自身。與此同時,消費出現的弊端也在今天值得我們前所未有的反思,資源匱乏以及環境污染等問題都擺在我們面前,如何消費的問題理所應當地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現實問題。反思當代人的消費價值觀和消費行為,正確處理生產與消費,避免過度的浪費所帶來的環境問題,避免盲目消費帶來的人類自身的問題與社會問題,都是我們需要極力思考的。在消費的各個環節都無法避免的出現各種問題就需要我們重新認識了消費與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生態之間的關系,樹立可持續的、綠色的、適度的消費觀。正確把握消費尺度,建立起一種節約型的適度、理性的消費觀才能夠使人類遠離異化的消費行為,才能夠真正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生存和發展,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人民出版社,1972.
[2][法]波德里亞著.消費社會[M].劉成富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10.
[3][美]赫伯特·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M].劉繼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4.
[4][美]埃里希·弗洛姆著.健全的社會[M].孫凱祥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9.
[5]王海英.異化的消解與人自身的和諧[J].行政與法,2007,1.
[6]王海英.異化勞動產生的直接原因及當代意義——對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的深層解讀[J].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學報,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