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 芮海田 孫守增



[摘要]文章運用詞頻分析法,對CSSCI在2010~2012年收錄的編輯出版學高被引論文關鍵詞標引次數進行分析。研究認為,近年來編輯出版學研究呈現研究主題的變動性、研究對象的時代性、研究視角的多元性等特點。在此基礎上,分析該學科存在重實務、輕理論,對新媒體對新媒體研究不足和研究方法單一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詞頻分析法;編輯出版學;CSSCI;高被引論文
[作者簡介]王佳,芮海田,孫守增,長安大學雜志社,長安大學出版科學研究所。
[基金項目]長安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2013G6501003。
編輯出版學是研究國內外出版業運行發展規律,并指導出版實踐發展的一門應用學科。隨著中國社會轉型期的到來,編輯出版業復雜多變,這迫使根植于行業的編輯出版學研究也隨之發生變化。面對新形勢、新技術,如何把握中國編輯出版學的研究熱點和趨勢,現階段中國編輯出版學呈現什么樣的特點,如何剖析并化解當前中國編輯出版學研究中的思維誤區,這些都是中國編輯出版學研究領域中的重要問題。
就編輯出版學研究主題而言,有的從實際出發,著眼于編輯出版行業實踐,為解決現實問題獻計獻策;有的從學科建設的基礎領域著手,為學科教育和學術發展提供理論依據;有的熱衷于新媒體的研究,努力拓展學術研究的外延,改寫學術研究的舊格局;有的譯介大量的編輯出版研究成果,站在國際化高度,促使中國編輯出版學向世界高水平邁進;有的借助相關學科的研究,為編輯出版學研究提供新的視角;有的專注編輯出版史的研究,從歷史發展中總結經驗,為編輯出版業的飛速發展提供參考[1]。
學界普遍認為,一篇學術論文被引頻次越高,說明該論文的使用價值越大,這也從側面反映該論文論述的是學界和業界的熱點。因此,從高被引論文著手把握該學科的研究熱點和趨勢具有一定合理性。筆者運用詞頻分析法,對CSSCI來源期刊編輯出版學高被引論文標引的關鍵詞變化進行分析,以跟蹤該學科的發展趨向,全面分析中國編輯出版學的研究熱點和趨勢,為當今學者對中國編輯出版學的研究作出宏觀判斷和全局思考提供一定的幫助。
一、資料與方法
1. 研究資料
由于CSSCI數據是教育部名優期刊評估的重要指標,因此CSSCI刊源的期刊所刊發的論文能夠反映中國編輯出版學研究較高的質量和水平。筆者在CSSCI數據庫中,遴選《編輯之友》《編輯學報》《出版發行研究》《科技與出版》《中國科技期刊研究》《出版科學》《中國出版》《中國編輯》《現代出版》9種編輯出版類期刊作為研究樣本,考慮關鍵詞的可獲取性,筆者提取這9種期刊的高被引論文作為研究對象。
2. 研究方法
由于2013年數據尚不足以成為研究參考,因此筆者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分別對上述9種期刊2010~2012年所刊載論文按照被引頻次進行排序,檢索9種編輯出版學期刊每年前20篇高被引論文,合計540篇,記錄高被引論文的關鍵詞,共計1246個,篩選高頻關鍵詞63個。統計關鍵詞出現頻次的高低有助于掌握該領域研究的重點,統計關鍵詞的頻次在一定范圍內的變化則有助于探尋該領域研究熱點的變遷[2]。
二、近年來中國編輯出版學研究熱點和趨勢分析
近年來,中國編輯出版學研究日趨成熟,而伴隨著數字出版的蓬勃發展,新的研究對象、研究視角、研究主題也層出不窮,相關研究成果越來越豐富,編輯出版學的研究從青澀走向成熟。編輯出版學的研究人員中,既有編輯出版界的從業者,也有高校編輯出版學教師,呈現出研究主題變動性、研究對象時代化、研究視角多元性的特征。具體而言,2010~2012年中國編輯出版學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首先,關注新媒體對編輯實踐的影響,探討新媒體時代編輯出版業面對的新問題、新機遇;其次,借鑒成熟學科的理論資源,從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視野對編輯出版現象進行研究;再次,對新媒體環境下編輯人才培養問題進行探討。筆者以2010~2012年CSSCI高被引論文為出發點,對此逐一進行論述。
1. 研究主題的變動性
CSSCI收錄的編輯出版類期刊高被引論文,雖然有期刊編輯個人喜好的傾向因素影響,但從本質上反映了這一研究領域中廣大研究者所關注的焦點,也在更廣泛的層面反映了當前研究的熱點。2010~2012年編輯出版研究的主題分布如表1所示。
表1的結果表明,有關出版產業、出版物創新性、內容改進、版權、技術變革這幾個主題的研究最為集中,分別為55次、22次、20次、20次、16次。其中,對出版產業的研究是2010~2012年的熱點,在2011年達到高峰。這與2009年《關于進一步推進新聞出版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以及2012年《關于報刊編輯部體制改革的實施辦法》兩個文件的出臺有極大關系,體現了政府行政引導對編輯出版業乃至編輯出版學界的極大影響。畢竟編輯出版學是一門由行業生發而來的學科,因此自然而然地與行業變遷有著密切聯系[3]。出版物創新性在2010~2012年一直保持較高的標引次數,體現出一定的穩定性。創新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編輯工作只有不斷地創新,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創新這一關鍵詞的高標引,體現了編輯出版從業者及研究者越來越體會創新在實際工作中的重要性。對于出版物來說,最重要的是內容是否滿足受眾需要,因此對出版內容的研究也成為業界熱點,這在2010~2012年也保持著較為穩定的研究趨勢。數字時代,版權和技術變革成為一個頗為復雜的問題,對這兩個問題的研究也在2010~2012年受到較高關注。未來對學術期刊、影響因子的研究將持續升溫,尚有一定的研究前景。
2. 研究對象的時代性
社會的變遷帶來編輯實踐中的新情況、新矛盾,而關注新矛盾、解決新矛盾的過程,就是編輯學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進步和發展的過程,因此,編輯出版學具有與時俱進的特征[4]。2010~2012年,微博、社交網站、網絡即時通信、新媒體視頻、手機報、手機電視、中國IPTV與數字電視、數字報紙、電子書等新媒體日新月異,這必然帶動編輯出版業的變革,使編輯出版學界的研究對象大為拓展。2010~2012年編輯出版學研究對象如表2所示。
表2的數據顯示,期刊、數字出版、編輯人員、網絡出版、傳統媒體是2010~2012年編輯出版學的研究熱點,標引次數分別為190次、102次、57次、33次、30次。其中對期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學術期刊、科技期刊、大學學報的改革和創新。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是因為出版社轉企改制基本完成,對出版社的研究已日臻成熟,而非時政類期刊的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由此也帶動相關研究的開展。由此可見,實用性一直是編輯出版學發展中的明顯特征。
新媒體時代的編輯出版業需要大批復合型人才,時代要求編輯人員能適應市場需求,具有創新精神,掌握數字出版技術,能準確把握受眾需要,因此對編輯人員素質的研究也成為2010~2012年編輯出版學的研究熱點。編輯應不斷提升個人素質,才能應對新媒體技術條件下出現的新問題。值得一提的是,表2數據顯示,在新媒體日新月異的現實狀況下,對傳統媒體的研究并未遇冷,雖然2012年的標引次數比2010年略有下降,但相關研究仍在開展。新媒體不可能完全替代傳統媒體,新舊媒體的不斷融合是未來發展的趨勢,編輯出版業的活動平臺將由單一的紙質載體延伸為多種媒體的整合互動。未來,對期刊、數字出版、網絡出版、電子書、微博以及新舊媒體融合的研究將持續成為編輯出版學的研究熱點。
3. 研究視角的多元性
編輯出版學之所以能成為一門獨立學科,是因為它具有獨特的知識體系,明確研究對象、研究領域和研究方法。但是編輯出版學還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學科,理論基礎薄弱,尚未建立完備的學科體系。因此,應積極吸納其他成熟學科的研究方法,促進編輯出版學的可持續發展[5]。表3是2010~2012年編輯出版學研究視角分布情況。
對編輯出版學高頻關鍵詞的研究可以反映該學科的研究視角。從表3可知,體制改革、營銷、上市公司屬于經濟管理學研究范疇,而傳播、博客、意見領袖等屬于新聞傳播學研究范疇,云計算這一關鍵詞則屬于計算機領域。這體現了編輯出版學這一學科的交叉性和包容性,與其他相關學科存在密切的關系。更應注意的是,2010~2012年,編輯出版學的多學科研究視角保持穩定,并未出現明顯起伏,這表明跨學科、跨專業的研究已逐漸成為編輯出版學的研究方向。因此,對編輯出版學進行研究,更應注意從其他相關學科中吸取養分,綜合多學科研究手段,推進編輯出版學的發展。研究視角的多元性將是未來編輯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趨勢。
三、近年來編輯出版學研究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編輯出版學在研究主題、研究對象、研究視角不斷發展的同時,由于學科基礎薄弱、研究人員學科背景單一等原因,編輯出版學研究存在以下不足:
1. 重實務、輕理論
編輯出版學研究存在重實務、輕理論的現象,對編輯學理論的研究嚴重不足,在高被引論文中罕見對編輯基本理論(概念、研究方法、學科體系等)、編輯活動及本質研究、編輯主體研究、編輯出版學科與專業教育的研究。編輯理論研究缺乏廣度和深度,缺少大的突破。理論是方向,是指引,理論才能有效地指導實踐。對于編輯出版學這樣一門具有很強實踐性的應用學科,更應重視理論的指導作用,因此,學界應加大對編輯出版學理論的研究力度,促進編輯出版學理論有質的飛躍。
2. 對新媒體研究不足
豐富多彩的編輯實踐是編輯出版學研究最鮮活的對象,日新月異的社會現實是編輯實踐最鮮活的基礎。2010~2012年的中國編輯出版學對新媒體(如微博、電子出版、網絡出版)的研究仍顯不足,大多數文章是介紹性的空談,多為實踐工作的簡單總結,缺乏相應的理論深度,研究視野不夠開闊,缺少理論創新。因此,編輯出版學應密切聯系時代,激發新媒體從業者的研究熱情。
3. 研究方法單一
中國編輯出版學的研究重定性輕定量、重思辨輕實證、重描述輕解釋。在研究方法上僅僅局限于對其他學科理論的借鑒,缺乏對交叉學科的深度思考,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并未有效吸納進來,這與編輯出版學研究者學科背景單一的狀況是分不開的。因此,應鼓勵編輯出版學研究者向其他學科尋求幫助,借鑒其他學科已有的成熟理論和模式,尋找編輯出版學研究的新方法、新視角。
運用詞頻分析法對2010~ 2012年CSSCI收錄的編輯出版學高被引論文關鍵詞標引次數進行分析,可以客觀判斷該學科的研究特點和趨勢,為宏觀認識編輯出版學研究提供幫助,對編輯出版學研究的未來也具有一定幫助。
[1]郭玲,王會.編輯學出版學研究的不同視角[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152-156.
[2]王炯.2011年我國編輯學研究的重點及演進:基于詞頻統計的分析和討論[J].中州大學學報,2012(2):61-64.
[3]趙均. 編輯出版學研究的原點:由行業生發而來的學科[J].現代傳播,2011(9):54-56.
[4]姬建敏.論我國編輯學研究60年之特征[J].中國編輯,2013(5):36-41.
[5]蔡冬麗.論編輯出版學的學科體系[D].河南大學碩士論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