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
摘 要:《機械制圖》是機械類專業必開設的一門專業技術基礎課,既有系統理論性,又有很強的實踐操作性,它對訓練學生掌握工程技術課程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嚴謹的作風和負責精神都有其特殊的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計算機的廣泛應用,生產實際中對機械制圖的要求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何根據生源基礎和教學技術,運用有效的策略,提高教學效果,是擺在機械制圖課程教師面前的一項課題。
關鍵詞:機械制圖;教學效果;弊端;想象力;啟發引導式教學
《機械制圖》教學目的和任務是:學習正投影的基本理論;掌握閱讀和繪制機械圖樣的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技能;培養學生對空間想像的能力和良好的工作作風及工作態度。制圖課中對空間分析和想象能力的要求是:在接受物體的二維和三維信息后,經過聯想和判斷、想象和推理等思維活動,確定物體在空間的位置和幾何形狀的能力。
1 當前《機械制圖》課堂教學弊端分析
當前《機械制圖》課堂教學存在著一些弊端:例如重理論、輕技能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偏重于點、線、面,基本體投影和傳統零件手工繪圖,與技能型、實踐操作的人才的培養要求不相適應。具體表現在
1、傳統的機械制圖教學模式是粉筆與黑板式的教學,教師在課堂上往往要書寫大量的板書,畫大量的圖,重復勞動多,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下,往往無法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互動性差。
2、傳統教學課前準備工作量大:需要準備一些教具、掛圖、及板圖,占用了教師大量的備課時間,降低工作效率。
3、分析幾何形體的結構以及講解機件的表達方法時,缺乏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例如在講解組合體的讀圖時,各種類型的組合體視圖的分析過程,以往教師都是利用徒手繪制軸測圖的方法,來展示視圖所表達的形體的形狀,這對教師的徒手繪制軸測圖的能力要求較高,尤其是新教師很難掌握,影響教學效果。另在講解剖視圖的時候,對兩個相交的剖切平面的剖視圖的畫法,利用掛圖也較難講清楚。
2 如何提高《機械制圖》課堂效率,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手段。
2.1 改革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培養的傳統方式
我們對機械課程學時居高不下的原因進行了認真的分析,認為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在教學上把空間想象能力、空間邏輯思維能力主要放在了畫法幾何上,通過點線面的投影及其相互位置關系,作圖直觀性差,學生難掌握,效果又不好,而且與繪制和閱讀機械工程樣的聯系又不是很緊密。經過分析,我們決定改變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空間邏輯思維能力的方式,改變以前的直觀性較差的點線面及相互位置關系的定位、定量投影作圖訓練為主的教學模式,由于主體的直觀性較好,所以既大大降低了難度,又能緊密地與繪制和閱讀機械圖樣相聯系。加強投影制圖教學,既減少了學時、又降低了難度、又加強了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繪制和閱讀機械圖樣能力的培養的效果,可以說是一條捷徑。
2.2 把計算機繪圖既作為教學內容又作為改革傳統機械制圖的手段
根據基礎系列課程改革的總要求,計算機繪圖的內容由過去的選修變為必修,并且講課和上機相結合。如果只從學時上看,它確實是一個負擔,但我們認真分析后,不僅把它作為必須掌握的內容,而且把它作為改革傳統機械制圖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和壓縮學時的一種有利措施。
機械制圖學時居高不下的另一個原因是要通過大量的手工儀器繪圖訓練來提高繪圖技能技巧和圖面質量。由于有了計算機繪圖這種現代化的先進手段,手工儀器訓練可以適當消弱,壓縮出一部分學時。
另一方面,計算機繪圖的三維繪圖和三維實體造型技術可以進行三維曲線、曲面的繪制,還可以組合造型,這樣就可以更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形體分析方法和訓練空間構思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節省學時,又加強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還能使學生更全面的掌握計算機繪圖的內容和技術技巧。
2.3 改革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為啟發引導式教學方法
傳統的機械制圖,由于直觀性較差,抽象難學,因此老師講課特別多、特別細,又是模型、又是掛圖,沒有模型和掛圖就畫立體圖,是一種灌輸式的教學。學生在課堂上處于被動接受地位,沒有主動積極思考的余地,盡管老師講的很買力,學生的掌握情況與老師的期望值仍有很大差距,現在學時壓縮了,內容增加了,我們必須改革這種灌輸式教學方法,對于本課程關鍵的、有關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內容必須仔細講清楚,對于應用性的和信息化的知識只講它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進行引導性講解,啟發學生用自己的思考來解決,這樣看起來講話的速度不快,但每堂課給學生的信息量并不少,知識面同樣很寬。
2.4 理論教學與實踐活動有機結合
機械制圖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都較強的專業技能課程,必須采用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順利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傳統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科體系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偏重知識的傳輸,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的教學方式不適應《機械制圖》課程的教育教學。實踐證明:以“學中練、練中學”為特點的“任務驅動、項目教學、討論式教學、目標考核”等教學方法,注重在實踐活動中學習理論知識、理論知識指導實踐操作技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地位,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能較好地實現理論與實踐相有機結合,有效地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達到預期教學目標要求。例如:在制圖基礎模塊的教學中,按照由簡單到復雜的順序設計了五個平面圖形繪圖學習任務,巧妙地把常用圖線的種類和應用、尺寸的識讀、繪圖工具的使用、基本作圖方法、比例等相關知識點涵蓋在內,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很輕松愉快地就學會了對初學者來說較為枯糙難懂的學習內容??紤]到中職生的主要學習目的是具有識讀機械圖樣的能力,故對常用件的特殊表示法,主要要求學生能理解其含義,所以在具體教學中建議嘗試不對其作專門介紹,而在識讀零件圖和裝配圖的過程中,遇到齒輪、螺紋、鍵等結構時,教師給學生以啟發性的引導,學生通過自學相應知識點并聯系相關的機械知識,很輕松地就理解了相關結構的規定畫法的意義,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解決了以前教學模式中基礎理論和實踐應用銜接過渡上的知識遺忘問題。
在理論與實踐活動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作用由傳統模式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實踐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處于主導地位作用。。
2.5 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機械制圖的傳統教學手段是粉筆黑板加模型圖,由于畫圖費時多,一節課講授的內容很少,一些圖只為了作某些說明,畫了十多分鐘只講3—5分鐘就不用了,掛圖和模型由于是事先定制的,成本高、靈活性差,使用時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計算機繪圖這種內容,不在計算機上講很難講清楚,既費時效果又差?,F代科學技術給我們提供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我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CAI課件等,即可以節約時間又可以加大信息量,同時又能形象直觀地加強教學效果。
3 小結
當前無論使用何種教學方法與手段,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注重師生這間的合作、交往等人文性,保持信息傳遞的雙向性,這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才能落到實處,在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時必須“適當”地與傳統教學方法相互滲透,以入為主,以機為輔,揚長避短,相輔相成,才能使機械制圖教學達到理想境界。
參考文獻
[1] 中職生《機械制圖》求趣教學初探 李素榮 教育科研論文2007.05
[2]許暉.多媒體技術在《機械制圖》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2007.
[3]王槐德主編.機械制圖課堂教學參考書.北京:中國勞動出版社,2007
[4]柳燕君,應龍泉,潘陸桃主編.機械制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