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斌 姚金亭 龔維娜
摘 要:當今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并不樂觀,主要表現在心理障礙、體質下降、近視和肥胖增多、慢性疾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等。加強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的健康意識與行為習慣和經常、主動、積極地參加體育鍛煉,是預防疾病、提高學生身心健康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高校體育;健康教育;問題;對策
青少年兒童是國家興旺發達的“后備軍”,是健康教育的重點對象。對青少年兒童的健康教育是一個復雜的長期的教育過程,它關系到社會、學校、家庭和個人。其中,學校的健康教育是重點,而學校體育又是學校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由于兒童少年對事物的認識能力還比較差,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導致的近視、肥胖等疾病到處可見,到了大學依然存在。高校是青少年兒童在校期間學習和教育的最后一“站”,如何培養一個健康的有用之才,是高校教育共同關心的大事,而高校體育的健康教育就顯得更為重要。本文就目前高校大學生存在的一些身心健康問題與高校體育教育的發展對策作一些探討。
1 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缺乏健康保健知識
長期以來,學校體育教學千篇一律,只注重運動技術的傳習和運動水平的達標考核,而忽視對學生進行健康知識的傳授,如何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態、提高生理機能、增強體質、適應社會,可以不聞不問,導致大學生的健康知識、生理、衛生保健等都很缺乏,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由于缺乏健康教育和自我保健常識,學生在運動中的傷害事故時有發生。
1.2 缺乏體育鍛煉,體質呈逐年下降趨勢
據許多調查研究顯示:大學生在心、肺(肺活量平均下降幅度在406~582ml)功能、以及上肢力量、耐力、爆發力、柔韌性等素質都有繼續出現下降的趨勢,這與學校體育教育不足有很大關系,同時,與家庭、個人和社會環境有關,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1.3 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到處可見
如隨地吐痰扔垃圾;睡前刷牙洗腳少,玩電腦晚不睡、早不起;睡懶覺、鍛煉少;不做準備活動就運動,運動后就喝(生)水、不做放松活動、不及時洗澡換衣;飯前便后不洗手、經常吃肥肉、不吃蔬菜水果、喜歡吃甜食;不按時就餐、暴飲暴食、或挑食偏食、或為減肥而盲目節食;吸煙飲酒;不使用專用毛巾和茶杯;隨意喝生水;瓜果不洗凈就吃;不經常洗澡換洗衣服,有病不及時就醫等引發的身心健康問題不少,這些現象需要學校各個部門綜合教育治理。
1.4 心理異常不穩定的人數也在上升
目前,大學生面臨一系列困擾,如環境和生活條件的不適應;學習和考試的壓力;人際關系或異性關系的處理;就業與擇業的困惑等,由此誘發的精神緊張、情緒低落不穩定、偏執敵對、人際關系緊、孤獨感、失落感、憂郁、煩惱等心理障礙問題日漸增多,影響了學習、生活和身體健康。
2 高校體育發展對策
面對大學生以上主要的身心健康問題,我們不能不去思考。如何對大學生進行疾病的預防、心理障礙的調理、增強身心健康、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是高校體育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就此問題,下面對高校體育教育的改革發展對策作一些探討。
2.1 轉變觀念、統一思想、開拓創新
2002年教育部頒發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使我國大學體育跨入了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的銳意創新的轉型時期。但是在這一時期的改革發展中,一些領導和教師的改革觀念還沒能轉變、更新;一些正確的思想和觀念還不能貫徹到體育課程改革的實踐之中,使高校體育教改困難重重、發展滯后。這就迫切需要把大家的思想統一到一個高度認識的觀念上來,統一思想、求真務實,改革創新,解決實際問題。
2.2 構建“健康第一”的高校體育課程體系
體育課程是學校健康教育的核心部分,構建的好壞,是貫徹學校體育“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關鍵。應把“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作為我們高校體育改革確定課程內容的基本出發點,并結合各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實踐經驗,以及本校場地器材,師資隊伍和學生的具體情況,構建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新體系,以便充分發揮師生的體育特長,發展個性、增強體質、培養大學生的健康意識和行為習慣、以及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能力和習慣。構建體育與健康課程體系應注意的幾個主要問題:
1.明確學校體育目標和高校體育課程目標。學校體育的根本目標是:增強體質、增進學生身心健康。這是無可非義的。而高校體育的課程目標明確指出了五個領域的目標:即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的多元目標體系。目標明確,有利于改革的正確發展。
2.體育教學內容。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受教育思想、方針政策的影響和制約,也受學校體育的功能和目標的制約,以及學校場地器材、周圍自然環境條件和師資隊伍的制約。應處理好教材的科學性與健身性、文化性與可接受性、民族性與新興性和娛樂性的關系,處理好理論課與實踐課的關系。應根據目標、學校、學生、教師和自然環境諸因素,精心選擇既有健身價值,又能作為終身運動手段的大量生活中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作為高校體育的教學內容。如籃球、網球、乒乓球、羽毛球、毽球、游泳、武術、養生氣功、健美(操)、體育舞蹈、舞龍、飛盤高爾夫球、門球、早冰、攀巖、有氧操、跳繩、獨輪車、自行車、運動處方等形形色色的運動項目和體育保健科學知識將成為高校體育的教學內容,從而達到培養大學生的健康意識和良好的生活行為,以及終身體育的觀念、興趣、能力和習慣。
3 體育鍛煉作為一種有效增進身體健康的手段
同樣對人們的心理健康也起到良好的調節與促進作用,正如毛澤東《體育之研究》(1917年)所述,體育可以“強筋骨、調感情、強意志、增知識”。因此,加強健康教育,經常進行體育鍛煉,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問題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他們將進入社會工作,是否成為健康的合格人才,高校體育就顯得尤為重要,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王江民.淺議大學生的健康教育[J].中國健康教育,2004,(4).
[2]楊建文.甘肅省大學生體育課傷害事故的成因與分析[J].中國健康教育,2004,(11).
[3]張建華,等.1991~2000年甘肅省漢族大學生體質狀況的動態分析[J].體育科學,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