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鵬
摘 要:積極推進軍事訓練向信息化條件下轉變,是武警部隊順應中國特色軍事變革趨勢,提高部隊信息化條件下維穩能力,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歷史使命的重要課題和長期性任務。
關鍵詞:軍事訓練;信息化;轉變
積極推進軍事訓練向信息化條件下轉變,是武警部隊順應中國特色軍事變革趨勢,提高部隊信息化條件下維穩能力,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歷史使命的重要課題和長期性任務。結合武警部隊實際,就此作一些粗淺探討。
1 構建軍事訓練信息化內容體系
1.1 圍繞執勤處突的素質要求,增設訓練內容
當前,隨著武警部隊遂行任務的日趨多樣化,部隊軍事訓練面臨的形勢日趨嚴峻,“老三樣”的訓練內容已無法滿足任務所需。針對這種形勢,武警部隊必須增加與信息化相適應的訓練內容。比如,士兵應增設信息基礎知識、計算機和信息化武器裝備操作技能訓練內容,掌握手中武器裝備和相關信息技術應用,強化信息化條件下戰斗能力培養。
1.2 圍繞執勤處突實際,整合訓練內容
從武警部隊擔負的任務需求看,軍事訓練存在“兩大弱項”:一方面,武警部隊日常執勤的“小群性”,要求我們必須要有扁平的指揮體系,有時甚至要求最高指揮官直接指揮到一線作戰隊員,而我們在這方面的訓練卻比較缺乏;另一方面,處置大規模突發事件時,需要多部隊協同作戰,要求我們必須具備高效的指揮體系、指揮手段和應急機制,但當前卻沒能在我們的訓練實踐中得到很好的普及。因此,以現行大綱為基礎來設置作戰要素集成訓練內容,不必對訓練內容作根本性改動,只需把具有相同作戰功能的建制單位整合為同一訓練對象,將相應的訓練內容按信息化條件下執勤處突流程進行梳理,區分若干作戰環節,分環節設置訓練內容。不用突破現行體制編制,就能保證部隊按信息化條件下執勤處突的基本要求開展訓練。
1.3 圍繞形勢任務,建立科學發展機制
信息化條件下,武器裝備和作戰形式、行動方法更新的周期越來越短,要求軍事訓練內容隨之適時更新。而目前,我們的軍事訓練大綱更新周期太長,與形勢任務發展變化不相適應。加快推進訓練轉變,應建立“理論創新—實驗論證—完善法規—按綱施訓”的訓練內容滾動發展機制。加快運轉節奏,縮短運行周期,及時將論證完善后的理論成果融入訓練大綱,融入決策程序,融入訓練實踐,加快理論成果向部隊戰斗力的轉化。
2 探索軍事訓練信息化方法手段
2.1 部隊訓練基地化
部隊基地化訓練是基于信息化網絡和高技術武器裝備系統的全新訓練模式,總部、總隊的訓練基地,要加強信息化改造,逐步實現設施齊全、功能配套,努力實現訓練手段現代化、情況監控實時化、訓練環境實戰化;要加強基地隊伍建設,走開基地與部隊、基地與院校交流的路子,培養充實一批懂指揮、精戰術、通訓練、會技術的骨干人才;要加大訓練基地的使用效益,充分發揮訓練基地考核、指導、檢驗和評估部隊訓練效果的職能,合理安排部隊進場訓練,靈活采用基地組織,部隊接受檢驗;上級組織,基地與部隊對抗;部隊組織,基地提供保障等組訓模式,確保部隊集訓、演習、勤訓輪換、比武、競賽、新兵訓練和干部骨干輪訓等任務的完成,促進訓練基地與駐訓部隊良性互動、共同提高,逐步實現訓練基地的高效、“滿負荷”承訓,使部隊主要訓練活動走上基地化施訓之路。
2.2 首長機關訓練網絡化
要依托三級網,完善指揮訓練軟件,加載訓練基礎數據庫,鏈接部隊警官訓練中心,為首長機關提供功能完備、設施先進、配套實用的訓練條件;要以軍事理論學習、參謀業務技能學習、首長機關組織指揮訓練為重點,積極開展“網上教”、“網上訓”、“網上練”、“網上考”等活動,充分利用網絡開展技能、謀略、指揮、戰法的訓練,并逐步實現網上多級異地同步演習,確實使網絡化訓練成為提高首長機關組織指揮能力的主要手段,增強首長機關作戰指揮的時效性、準確性和科學性。
2.3 特戰分隊訓練模擬化
要針對當前特戰分隊新型裝備對訓練場地和條件要求高、彈藥指標少、實裝訓練費用大、組織保障難等特點,加緊完善配套新型裝備的模擬訓練器材,積極研制開發模擬訓練軟件和模擬訓練系統,建好模擬訓練室和勤務、戰術模擬訓練場,科學確定模擬訓練的內容、方法和步驟,周密組織訓練,同時,要強化實裝精準運用訓練,促進人與裝備的最佳融合,加快新裝備形成戰斗力和保障力的步伐,使模擬化訓練成為提高特戰分隊戰斗力的重要方式。
3 創建軍事訓練信息化條件
3.1 抓好武器裝備的信息化改造
武警部隊信息化建設尚處在初始階段,各種武器裝備和作戰系統的“聯通”和“融合”問題沒能得到解決,應借鑒“橫向技術一體化”思路,采用“貼花”方法,給現有的武器裝備加裝數字化通信設備、識別裝置、GPS接收器等信息采集和處理系統接口,實現現有武器裝備互聯互通。為融入作戰體系集成訓練奠定基礎。
3.2 抓好指揮信息系統的信息化改造
將部隊現有指揮信息傳輸手段,如衛星通信網、無線電臺、無線電接力、無線電移動、有線光(電)纜,以及武警部隊覆蓋全國的三級網等綜合組網,集成為公共作戰信息傳輸系統。在此基礎上,與基于衛星的指揮控制系統綜合集成,形成具備綜合查詢、實時傳輸、態勢感知、異地標繪、智能化輔助決策、作戰預案自動生成及作戰效能綜合評估等功能,能夠實現“動中通”,對指揮決策提供支持,確保對部隊行動的有效控制,構建起穩定可靠的指揮控制平臺。
3.3 抓好訓練基地的信息化改造
重點是完成對“五大系統”的技術升級。戰場感知系統,通過裝備無人偵察機、雷達、紅外儀、傳感器、衛星定位、音(視)頻傳輸系統等,實現全時域、大范圍、多手段偵測,實時掌握紅、藍雙方的部署和行動;信息處理系統,通過采用信息傳輸、交換、終端技術,建立導演局域網絡,實現信息快速處理;導演控制系統,通過運用計算機輔助決策、信息控制與人工智能等技術,建立仿真模擬和科學導演決策控制系統,實現住址模擬對抗訓練;技術集成系統,通過運用技術集成、信息集成以及網絡互聯等技術,將分立的要素或系統進行集成,提升系統功能;信息安全系統,通過完善信息安全保密手段,建立計算機網絡和信息運用系統安全保護體系。在此基礎上,構建信息采集系統,建立由指揮、導調信息鏈和信息采集鏈為主要網絡的數據鏈,創設信息化的訓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