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蓮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精神病醫院男病室 湖南永順 416700
整體護理干預對焦慮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
王春蓮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精神病醫院男病室 湖南永順 416700
目的:探討整體護理應用在焦慮癥患者中的效果及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擇我院治療的焦慮癥患者88例作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4例,對照組給予患者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整體護理干預措施,觀察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焦慮和抑郁負性情緒改善幅度優于對照組,組間對比經統計學分析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患者生后質量指數問卷評分均優于對照組,組間對比經統計學分析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整體護理應用在焦慮癥患者中能夠明顯降低患者焦慮和抑郁負性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使用。
整體護理;焦慮癥;生活質量
焦慮癥患者發病多數會伴有明顯的心理社會因素,對患者生存質量與社會功能影響極大,研究顯示焦慮癥患者可占到神經科門診就診患者的15%左右,而且隨著現代人生活壓力的增加以及社會競爭的激烈焦慮癥在臨床上的發病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1]。我院采用整體護理干預應用在焦慮癥患者取得了滿意的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基礎資料
選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焦慮癥患者88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4例。其中觀察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22-65歲,平均年齡(40.62±3.65)歲,其中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患者11例,高中文化程度患者19例,大專以上文化程度患者14例;對照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21-68歲,平均年齡(40.53±3.58)歲,其中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患者9例,高中文化程度患者20例,大專以上文化程度患者1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基本資料采取組間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案
對照組:給予患者抗焦慮藥物治療,同時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措施。
觀察組:給予患者整體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包括以下方法:首先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護士在患者入院后主動和患者交流拉進距離,鼓勵患者講出心中的顧慮,讓患者樹立信心,護士對患者的提問等要耐心聆聽,給予精神上的支持。其次進行健康教育干預措施,采用座談、聊天、播放宣傳片等方式向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樹立健康正確的認知,改變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消除患者顧慮。第三對患者進行行為干預,指導患者掌握良好的生活習慣,讓患者多參與文體活動,通過運動、音樂、想象等方式緩解患者精神壓力,同時保證患者睡眠充足,對于有失眠患者可服用地西泮等藥物輔助睡眠。第四,強化患者一般護理,為患者營造溫馨舒適的環境,定期開窗通風,指導患者調整飲食,加強營養物質攝入,同時通過建立服藥卡片叮囑患者按時服藥。
1.3 觀察指標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對患者干預前后的焦慮和抑郁負性情緒變化,采用生活質量指數問卷評定患者生活質量。
1.4 統計學處理
采取SPSS22.0軟件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數據對比采取χ2校驗,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差異具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焦慮和抑郁等負性情緒變化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焦慮和抑郁等負性情緒變化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焦慮和抑郁等負性情緒變化比較[±s]
注:兩組患者干預后焦慮和抑郁負性情緒均較干預前好轉,經統計學分析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干預后負性情緒改善幅度優于對照組,經統計學分析,t=3.4424、5.3536,▲P=0.0006、0.0000<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情況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情況比較[±s]
注: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指數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經統計學分析,t =6.2084、5.6488、3.8896、3.3851、5.3974、4.2472,★P=0.0000、0.0000、0.0001、0.0007、0.0000、0.0000<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組別例數活動日常生活健康近期支持總體精神總指數評分觀察組441.88±0.41★1.72±0.34★1.68±0.49★1.82±0.51★1.87±0.39★8.58±1.72★對照組441.44±0.231.40±0.161.34±0.311.51±0.331.53±0.157.18±1.35
焦慮癥目前在臨床上發病率越來越高,患者由于參加社會活動減少因此會對生活缺乏信心與熱情,妨礙了獲取社會支持的資源,而且焦慮癥患者病程較長,受到生活條件、文化程度等多種因素影響,患者心理負擔會加重,因此會導致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加重,形成惡心循環[2-3]。以往在臨床上主要注重患者臨床癥狀改善,常會忽視患者生活質量的降低,目前隨著健康觀念與醫學模式的轉變,臨床護理模式向以患者為中心轉變,因此更加注重生活質量的提高,而生存質量則是以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作為基礎的新健康標準,主要體現患者生理、心理與社會功能方面主觀的感受與滿意程度[4]。
我院對患者積極的開展了整體護理干預措施,首先對患者進行了心理干預,由于患者角色發生了變化,社會行為也隨之變化,因此護士入院后要積極拉進和患者的距離,通過心理疏導增強患者歸屬感,建立積極地心理狀態,減輕了患者依賴性[5]。其次對患者進行認知干預,通過健康教育、播放幻燈等形式讓患者及家屬對焦慮癥建立正確認知,消除對焦慮癥的恐懼感,而且護士要積極指導患者進行放松訓練,通過固定的放松方法如踢毽子、慢步走等方式讓患者身體狀態得以放松,達到心理上的松弛。此外我院還加強了患者一般護理措施,護士要為患者提供舒適的病房環境,及時通風,在病房中擺放綠色植物,轉移患者注意力,緩解患者不適感,同時保證病房安靜,讓患者能夠在舒適的環境中接受治療并休息好,促進治療的效果,盡早康復。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焦慮和抑郁負性情緒改善幅度優于對照組,組間對比經統計學分析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患者生后質量指數問卷評分均優于對照組,組間對比經統計學分析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采用整體護理應用在焦慮癥患者中能夠明顯降低患者焦慮和抑郁負性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使用。
[1]姚建玲,王艷明,張惠云,等.焦慮癥患者生存質量評估與護理[J].中國醫療前沿,2010,5(9):75-76.
[2]黃莉.綜合護理干預對ICU患者焦慮癥狀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29):144-145.
[3]李藝華,張新風,馬休玉,等.心理護理結合放松訓練對廣泛性焦慮癥的療效觀察[J].臨床護理雜志,2013,2(1):14-16.
[4]黃艷秋.實施護理干預對焦慮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黑龍江醫學,2013,1(1):1.
[5]張艷.護理干預在焦慮癥患者治療中的作用[J].黑龍江醫學,2013,6(1):1.
R749.7+2
B
1009-6019(2014)09-00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