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莉麗 何新艷
湖南省榮軍醫院外一科 湖南長沙 410118
髖關節置換術術后護理
歐陽莉麗 何新艷
湖南省榮軍醫院外一科 湖南長沙 410118
目的:探討患者在髖關節置換術后的護理方法與臨床效果。方法:選取醫院近來進行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共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護理組各4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治療,護理組則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術后相應護理干預(功能鍛煉、預防各類并發癥如:肢靜脈血栓、泌尿系統和呼吸系統感染及褥瘡等、傷口護理及心理護理)。護理的過程中,密切關注患者的各項身體狀況,觀察并記錄患者各類并發癥的發生狀況。持續護理半年。統計兩組患者術后髖關節脫位現象。結果:護理組40例患者在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后發生髖關節脫位1例,占到護理組2.5%,對照組患者進行了髖關節置換手術后發生髖關節脫位5例,占對照組12.5%,護理組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結論:通過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后給予適當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的降低髖關節脫位的發生,提高治療效果,患者滿意度也高。
髖關節置換術;術后護理;身體康復
進行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常為中老年人,所以進行該手術的風險比較大[1]。隨著年齡的增加,患髖關節疾病概率也隨之增加,同時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質量也嚴重受損。髖關節置換術能有效地消除患者病因,恢復關節功能,對患者將來的生活質量也有較大的改善[2]。而采用正確的術后護理方案也是保證髖關節置換術最終成功的關鍵。本次方案能改善和加快患者血液循環,預防及治療各類術后并發癥,增強患者肌肉力量,盡早恢復患者的身體機能,加快患者回歸正常生活狀態的時間[3]。
1.1、一般資料:選取醫院近期進行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共8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48例,年齡42-85歲,平均年齡(69.6±4.3)歲,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護理組,每組各4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手術性質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1.2.1 :40 例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護理組則在顧客常規的護理基礎上,進行其他的護理措施。首先手術后的前三小時應密切關注患者傷口流血、負壓引流等情況,同時對患者的各項身體狀況進行檢查,密切留意患者的生命體征。麻醉沒有消失前,患者進行適當踝關節背屈被動活動,麻醉消失后進行腓腸肌、肱四頭肌、踝關節運動,有利于下肢血液循環暢通。同時四肢平躺保持患肢外展位,也可以在腿部之間用墊上枕頭,降低水腫的疼痛感。
1.2.2 傷口護理:手術后,嚴格按照無菌操作標準,使傷口和引流管口處的皮膚保持干燥和清潔。術后采用常規方法,對患者選擇性使用抗生素,防止傷口感染。每日觀察切口處的紗布是否有滲血或滲液現象,如有,應及時更換,保持紗布潔凈干燥。同時,手術后,引流管應固定在低位,保持暢通,不得彎曲,扭折或堵塞。觀察和記錄引流液的量和顏色及性質。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并配合處理。
1.2.3 預防各類并發癥:下肢靜脈血栓是髖關節置換術后常見并發癥[4]。患者在手術中失血使血液濃縮,并且由于長時間臥床,活動較少,血液流通不暢,非常容易引起下肢靜脈血栓。因此術后應給患者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鼓勵患者盡量多進行鍛煉,預防血栓的形成。同時護理時密切關注患者泌尿系統、肺部系統及褥瘡感染。患者應及時更換床單,保持床單干凈整潔,定時更換躺臥體位,盡早開始身體鍛煉。保持患者呼吸道順暢不堵塞,鼓勵患者進行深呼吸及將痰液咳出。鼓勵患者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禁止飲用咖啡和濃茶,保持患者尿道清潔,以防泌尿系統出現感染。
1.2.4 功能鍛煉:應鼓勵患者在身體允許的條件下,盡早開始功能鍛煉。術后前三天,由于患者身體較為虛弱,應給予一定量的止痛藥,給予患者的足背向心性按摩,幫助患者進行關節屈伸活動等持續性被動運動,如主動屈伸股四頭肌,被動屈伸踝關節以及足趾伸曲練習等,每日2次,每次1 h。手術后一周,可以進行膝關節的鍛煉,在護士的幫助下緩慢屈膝,屈膝小于90度,雙肢肌肉收縮練習,并且進行患肢抬高性訓練,將患肢直腿緩慢抬高至離床15~25 cm,此訓練每天5~10次,每次5~10分鐘,這可防止長時間不動而導致關節僵硬及肌肉萎縮。術后1到2周內,如無異常情況,進行離床訓練,患者位于床上,主動多次屈伸膝關節,鍛煉肌肉力量,隨后可以鼓勵患者在家人或護士的攙扶下活動,盡量利用拐杖站立,下肢盡量不負重下進行行走訓練。而此期間的主要目的是使患者的關節活動范圍擴大,幫助患者進行恢復肌肉力量的訓練。鼓勵患者進行一些日常活動,如漱口、洗澡及上衛生間等。根據每位患者的情況,逐級增加鍛煉強度,從行走到上下樓梯鍛煉,從室內活動到室外活動,逐步增加活動量和范圍。活動期間注意安全。術后6周內,坐姿切勿交叉雙腿以及髖關節彎曲90度。
1.2.5 心理護理:患者由于各種原因如身體上的不適、對手術的疑問或術后鍛煉的艱難等,容易對術后的復健工作造成影響。根據每位患者的年齡或文化水平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解決患者的緊張和焦慮的心情。同時對患者家屬多進行溝通,使患者復健工作的順利進行,促進患者身體早日康復。
經過護理治療,得出結論,40例對照組患者,35例痊愈出院,有5例出現了踝關節脫位現象。脫位的原因在于體位錯誤,患者抬臀過度用力2例,并且有2例患者不配合術后護理,交叉腿臥位影響效果;出院后內收大于65%以上,引起脫位1例,脫位站對照組的12.5%,再采取相應措施后沒有發生再次脫位。40例護理組患者,39例痊愈出院,有1例使患者下床過早導致脫位,占護理組的2.5%,采取合理措施后未出現再次脫位。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脫位情況表
髖關節置換術是目前臨床治療髖關節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能夠有效克服股骨頭壞死以及骨折不愈合等問題,隨著假體材料的改善、臨床經驗的積累及手術技術水平的提高,該術式的適應證范圍有拓展的趨勢。但該術式仍存在較多的潛在并發癥,尤其是老年患者,在術后容易發生壓瘡、DVT、肺部并發癥等,嚴重影響患者的術后功能康復以及生活質量。因此,對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實施全面、有效、細致的護理具有重要意義。由于患者一般年齡較大,行動不易,常有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統感染及褥瘡感染[5]。本次試驗得出,通過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后給予適當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的降低髖關節脫位的發生,提高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值得臨床上加以推廣。
[1]謝燕.髖關節置換術的術后護理[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3,(23):336-337.
[2]姚小英.高齡髖關節置換術的術前術后護理[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0,2(15):20-21.
[3]蔡雪琴.髖關節置換術術后護理及體會[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0,05(11):3259-3260.
[4]盧世壁.坎貝爾骨科手術學[M]學技術出版社,2001:387-389.
[5]唐冬梅.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的護理與康復訓練[J].中外醫學研究,2011,9(18):88-89.
R473.6
B
1009-6019(2014)09-0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