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中文網6月6日文章,原題:中國商鋪泡沫更甚于住宅 中國正處在一輪規模驚人的購物中心建設潮中。去年全球新建購物中心面積排名前10的城市有9座在這里,全球在建購物中心面積的超過一半也來自中國。成都處于中國購物中心爆炸式增長的中心。去年開發商投入使用的購物中心面積達100萬平方米,遠超全球任何城市。英國地產咨詢公司萊坊表示,目前開發商正在華建造800座內設酒店、寫字樓和零售商鋪的多用途建筑物,總面積達3億平方米,相當于1000個美國最大購物中心——明尼蘇達州的美國商城。可惜大規模擴建來得不是時候,因為零售商都在擱置店鋪擴張計劃。若購物中心開業后沒獲得良好運營,擁有人很容易每月就會虧損數千萬元。政府還沒意識到,一旦所有項目都完工,空置問題將變得非常嚴峻。一定程度上說,這些問題是地方政府自己導致的。他們要求開發商修建大型購物中心和酒店,以此作為批準開發住房項目的條件。這么做是為了城市的面子更好看,更多創造服務行業崗位。部分二線城市的零售租金已開始下降。供應過剩的問題在沈陽最突出,該市是中國零售地產庫存量第二大的城市,僅次于北京。路易威登的網站顯示,該公司在沈陽有4家門店,其中兩家只相隔幾分鐘路程。中國的大開發商幾乎都有商業項目。雖然住宅地產的總體投資遠高于商業地產,但后者更難以駕馭,更易受到經濟走軟影響。從歷史看,商業地產泡沫破裂的頻率更高,這會帶來較高的經濟成本,美國儲蓄和信貸危機就是例子。▲
環球時報2014-06-07